船舶由成千上萬種零件構成,幾乎與各個工業部門都有關系。除特有的船體建造技術外,造船還涉及到機械、電氣、冶金、建筑、化學以至工藝美術等各個領域,因此,造船是以全部工業技術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技術,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從近十年中國船舶制造業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他們的失敗、他們的經驗教訓,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轉化為他們下一次的成功了!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及前景。
(資料圖)
船舶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及現狀分析2023
船舶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戰略性產業,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
船舶制造產業鏈整體狀況而言,上游主要是各類別原材料及配套設施,主要包括鋼材、有色金屬和復合材料等。中游主要是各類船舶的生產與制造,按照應用方式不同可分為油船制造、散貨船制造、集裝箱制造豪華游輪和軍艦等。下游根據應用方式主要用于個人和政府,主要包括企業的航運、海洋工程裝備、船舶金融和用于政府國防軍工等。
船舶制造業屬于典型的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產業。船舶制造業生產條件要求高、固定資產投入和流動資金需求量大、技術工藝流程復雜,勞動力需求量大,因此船舶制造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
造船周期滯后于航運周期:通常在航運業高度景氣,船東大量盈利的時候,造船廠會 獲得大量的新船訂單。而新船制造周期一般為 2-4 年,因此新船交付高峰一般在獲得訂單 后的 2-3 年,若期間全球經濟和航運存在大幅波動,則會造成供需錯配的局面,運力的大 量過剩將導致航運業進入長期蕭條。因此,行業存在典型的“繁榮-衰退”的巨大周期。
船舶工業具有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等特征,歷 史表明,造船業轉移總是隨著全球制造業轉移,由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向勞動力成本低的 國家轉移,全球造船中心一共經歷了四次轉移:歐洲-日本-韓國-中國。以修正總噸計算, 2022 年中國在全球范圍內船舶交付量市場份額占比已超過 50%,但在豪華郵輪、大型 LNG 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型領域,核心技術和制造能力基本被歐洲和韓國掌握。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1-2025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據船舶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7.3%、55.2%和49.0%,以修正總噸計分別占43.5%、49.8%和42.8%,前述各項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
2022年1-12月,我國造船完工量37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其中,海船為1295萬修正總噸;新接訂單量455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2.1%,其中,海船為2133萬修正總噸。截至12月底,手持訂單量105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2%,其中,海船為4530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90.2%
從船舶成本構成來看,人工成本占到全船成本的30%左右、鋼材等原材料占全船成本的25%、設計管理成本占全船的5%、船舶配套占全船成本40%左右。船舶配套和原材料占整船成本相當大的比重,船舶總裝制造企業成本中約65%左右需要外購。
從注冊資本來看,船舶相關企業注冊資本主要集中在500萬內,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內的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達34%。注冊資本在100-500萬這個區間的企業占比27%。而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則占6%。
船舶制造行業主要痛點集中于船舶分段車間以及船塢區域。船舶制造是典型的離散型生產,由于船舶建造空間尺度大、物理尺寸差異大、作業環境相對惡劣、單件小批量、中間產品種類非標件數量多、工藝流程復雜,以提升造船質量、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關鍵環節智能化改造為切入點,針對船舶制造過程中的焊接等臟險難與簡單重復的作業過程,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方面提出特殊要求。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也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戰略型產業。
打造適應穩定安全、迅捷高效、成本優勢突出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是我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造船業能否在異常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創新引領的關鍵。
隨著船舶安全和環保技術的不斷提高,中國造船行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和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大對造船行業的監管力度,實施更嚴格的安全和環保標準,這將促進中國造船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造船行業是中國最大的船舶制造行業,其市場規模和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
預計到2023年,中國船舶市場規模將達到8.5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38.5%。
造船行業的未來發展受到國內外經濟發展和政策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國家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推動中國船舶建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船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推動了中國造船行業的發展。
船舶制造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船舶制造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船舶制造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船舶制造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