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熱聞 >

北京高院:近七成毒品犯罪交易依托互聯網實施|天天報資訊

2023-06-21 23:16:07 來源:中國經營網

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6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報2020年以來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并發布典型案例。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20年以來,北京三級法院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125件,判處毒品犯罪分子1143人。在依法懲處的1143名毒品犯罪分子中,再犯累犯占比48.2%,“以販養吸”超過六成,且日漸顯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據北京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玲玲介紹,涉案毒品種類趨向多元化,新精神活性物質(新型毒品)后來居上;同時毒品犯罪手段網絡化態勢明顯,近七成的毒品犯罪交易依托互聯網實施,采用“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較為普遍,證據收集和案件查處難度進一步加大。


【資料圖】

新型毒品犯罪向大學校園滲透

孫玲玲在當天的發布會上透露, 2020年以來,北京三級法院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125件,其中一審978件、二審147件,案件數量總體呈明顯下降態勢;涉毒案件涉及罪名相對集中,位居前三的罪名分別是販賣、運輸毒品罪977件(占86.8%)、容留他人吸毒罪96件(占8.5%)、非法持有毒品罪34件(占3%),可見販賣、運輸毒品犯罪仍比較猖獗。

“涉案毒品種類趨向多元化。”孫玲玲向與會記者表示,相對于大麻、海洛因、冰毒等傳統毒品,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芬太尼等新精神活性物質(新型毒品)后來居上、不斷攀升,呈現一、二、三代毒品疊加交織的局面。新精神活性物質不僅種類繁多,毒理作用比傳統毒品更加強烈,具有很強的成癮性,而且經常偽裝成電子煙、郵票、糖果、巧克力、飲料等,迷惑性更強,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毒品犯罪再犯累犯多,犯罪主體年輕化。絕大多數毒品犯罪被告人曾有前科劣跡,48.2%的被告人曾因實施販毒、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被判刑;多數吸毒人員在戒毒、康復后,受“圈子文化”和網絡涉毒信息影響,再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超過六成的販毒人員同時也是吸毒人員,“以販養吸”較為普遍,1名被告人因長期吸毒先后被行政拘留8次。

“為尋求刺激,好奇心較強的青少年容易成為新型毒品濫用的高危人群,有的吸食同時也參與販賣,年輕化趨勢日漸顯現。”孫玲玲表示。

據統計,近三年來北京法院審結的涉合成大麻素類毒品犯罪案件中,販賣對象多為大學生群體,涉案人員平均年齡為24.5歲,毒品犯罪向大學校園滲透加劇的現象亟需引起關注。例如,豐臺法院審理的3起跨省販賣“電子煙油”關聯案件中,5名被告人均在18歲至25歲之間,其中4名為在校大學生。

法官:代他人郵寄或收取快遞時,要“睜大眼睛”

孫玲玲透露,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毒品犯罪呈現“網上網下交織、線上線下同步”的態勢,近七成毒品犯罪交易依托互聯網實施,交易聯絡、毒資支付、毒品交付網絡化,采用“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較為普遍,毒品交易“‘人、錢、毒’分離”特征明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證據收集和案件查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北京高院當天發布的一起典型案例顯示,2021年6月至7月間,林某通過網絡從馬來西亞購買可疑液體25瓶,共計200.89g,并通過DHL郵寄到北京市海淀區某大廈。經鑒定,這些可疑液體中均含有毒品成分GHB,又稱“聽話水”“神仙水”。林某于2021年7月5日被公安機關抓獲,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法院認為,被告人林某明知是毒品而寄遞進境,其行為已構成走私毒品罪,考慮其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以被告人林某犯走私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北京高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肖江峰表示,這是一起采取“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非接觸手段實施的毒品犯罪案件。本案中,被告人林某通過網絡向上家約購毒品,并通過支付寶向對方支付毒資,最后使用虛假姓名通過國際物流快遞渠道收貨。之后,將所購毒品信息在其推特賬戶發布,通過微信群組進行銷售,并使用虛假身份郵寄毒品。

“他們在網上交易過程中使用密語、隱語交流,交易完成后刪除聊天記錄及轉賬記錄,作案手段隱蔽,加大了偵查取證的難度。”肖江峰提醒,在代他人郵寄或者收取快遞時,要“睜大眼睛”,提高警惕,以免淪為販毒人員的工具。另外,針對此類案件的增多蔓延勢頭,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加大對網絡平臺和物流寄遞行業的監管力度,讓毒品犯罪分子無可乘之機。

近三年毒品犯罪分子重刑率達20.5%

孫玲玲在發布會上透露,全市各級法院通過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運用刑罰手段懲治毒品犯罪。2020年以來,毒品犯罪分子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234人,重刑率達20.5%,高出同期其他刑事案件10個百分點,對震懾、遏制毒品犯罪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天發布的典型案例中,陳某某因違反國家禁止毒品出入境的規定,非法攜帶裝在30個奶粉罐中的毒品可卡因入境,凈重達24千克,依法被判處死刑。

“突出打擊懲處重點,依法從嚴懲處走私、販賣等源頭性毒品犯罪,組織、指使、雇用他人運輸毒品的主犯和毒梟、職業毒犯、毒品再犯等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對其中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孫玲玲強調說。

據了解,北京法院將加大對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的懲處力度,加大涉毒資產追繳力度,加強對涉毒洗錢和窩藏毒贓等下游犯罪的全鏈條打擊。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