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夏至,武漢梅實迎時雨。
(資料圖片)
連續幾天的降雨,國家防總于6月17日對包括湖北在內的多個省份啟動了防汛四級應急響應。這幾天,武漢人也關心起了長江水位的變化。
武漢消防當然也迅速反應,開展了防汛抗旱應急救援實戰拉動演練,這一次,阿武來到梁子湖,見識到了“水上消防員”的風采!
沉浸式解說為你奉上,快來看!
專業技能結合先進裝備
看點滿滿
上來就是展示技術的科目!消防員通過繩索搭建橫渡系統,利用橫渡系統將被困群眾從孤島轉移。如果你看過上一期演練,你就會知道繩索救援技術應用范圍廣,但專業性強,需要長期訓練。
近年來,特勤大隊、東西湖區消防救援大隊先后組建了繩索救援分隊并開展了各類體系的繩索技術學習,從這次演練中,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訓練成果!
展示完技術再展示裝備!夏季不僅多雨水,也多日照,部分地區發生旱情,就需要供水保障出動。這輛大流量排澇車搭載8挺吸水泵,全部開啟最大供水流量能達到1111L/S,最遠供水距離可達1200米!
洪水來臨時,城市許多地下空間都需要排澇,這些車輛裝備,就是城市排水的主力軍之一。
水上戰法默契協同
實戰應用高效
好戲繼續上演,接下來水域救援科目正式展開。
多種形式快速救援正如其名,快速高效,并能在全地形、全時段快速展開。無人機偵查,摩托艇出發,遙控水面救助機器人接近,快速抵近落水者實施救助。
一氣呵成,干凈利落。
到了舟艇出動的場合,各種操作更是看花了眼!
水域暗流涌動,水下情況不明,怎么辦?活餌救援了解一下?利用繩索保護救援人員入水,從被困者背面牽引、展開營救,這可是水域救援必練技能!
看到那邊舟艇自轉的“O”型水花了嗎?這就叫舟艇O型救援,利用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船舷壓低,配合救助員將落水者輕松旋轉至船艙內。
在持續的強降雨天氣里,常常會發生大批受困人員轉移的任務,舟艇人員轉運也是一項重要的訓練。
發生洪澇災害后,水域情況復雜,舟艇編隊必須運用首船探路、航道標定、梯次行進、環形迂回、手勢旗語等技戰術措施,執行偵查、搜救等行動。
首船指揮員利用GPS定位系統對安全水域進行標定,確定航道,探路領航,一旦發現障礙,舟艇立刻呈S形減速繞行,并對模擬孤島上的被困人員進行救援。
到達被困人群岸邊后,迅速展開轉運救助。
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在處置2016年的抗洪搶險、2020年跨區域增援江西九江抗洪救援及2021年增援鄭州抗洪搶險救援后,總結了一系列經驗,探索了各類水域救援技戰法,并形成操法指導實戰,在這場演練中充分檢驗。
潛水打撈更是實現水下、水面,岸上三組協同,水下聲吶定位,水面固定車輛,岸上安全起吊。
目不暇接的救援行動,讓阿武感慨消防員們真是動作嫻熟、配合默契、銜接緊密。水火無情,但看完此次水上救援演練,心里的安全感又多了一分。
武漢,是一座與江水相生的城市。
兒時,我們從祖輩的口中了解過去,洪水曾給這座城市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災害。
但那些故事中并不只有苦難,解放軍、消防官兵、志愿者等眾多抗洪人民英雄,組成了堅實的防線,保護這座城市。這些事跡如同黃金一樣閃耀,在江城兒女的回憶中冉冉生輝。
消防員們日夜的訓練,在演練中不斷檢驗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接過前輩的重任。
“水上消防員”這么專業,你,看到了嗎?
來源 // 武漢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