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法制 >

天天即時:如何使“博物館熱”經久不衰?

2023-07-02 03:32:26 來源:紅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郭泳蘭(華南理工大學)

當前,“博物館熱”在年輕群體中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衷于逛博物館,持續密切關注博物館的動態,線下打卡博物館展覽、線上云逛博物館逐漸成為新風尚。

“博物館熱”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在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結果。首先,博物館本身便具有濃郁文化氛圍與適宜室內環境,多靠近城市交通樞紐,交通便捷且環境優渥使其被納入年輕人假期出行計劃中。其次,博物館在科技賦能下展品展示方式更具吸引力,加以中華民族長久歷史底蘊凝聚在每一件文物中,走進博物館能使年輕人得以更好地了解中華歷史文化,增進自我知識儲備與汲取精神世界“養分”,獲取超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再者,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與進一步傳播,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互動交流中深化博物館的文化印象,博物館“看展式社交”逐漸成為潮流,帶動了更多年輕人成為“博物館熱”中的一員。究其根源,博物館“熱度”上升來源于年輕人探索自我內心、追求文化性社交的訴求,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要維系“博物館熱”,須始終與時俱進,以科技智慧建設博物館,借社交媒體新風口進行傳播宣傳。“博物館熱”彰顯出博物館在年輕一代中的文化吸引力與巨大傳播潛能,在科學技術賦能博物館的當下,博物館應著力探索如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等新型文旅服務,廣泛運用數字化技術,創新博物館敘事方式,如“數說犀尊”展覽、“數字藏經洞”項目、“云游敦煌”小程序等便是很好的先例,使館內藏品實體展示煥發出文化自信的力量,滿足年輕人對“逛”博物館更多樣的需求。此外,新興媒體傳播作為“博物館熱”的“催化劑”,博物館應善于抓住社交媒體傳播風口,運用多樣式的互動,迅速拉近與年輕人群體之間的距離,將“博物館熱”擴散得更加淋漓盡致。但對年輕人而言,要警惕泛娛樂化傾向,在被網絡宣傳吸引而走進博物館后,除了拍照打卡以外,更要關注藏品本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遠內核。

要延續“博物館熱”,須立足文化根基,以藏品文物具體化呈現,彰顯博物館中的深層文化價值。從天文地理到歷史人文,從石器時代到工業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的積淀與底蘊凝聚在藏品文物之中。“博物館熱”出現與發展,不僅得益于博物館的對外宣傳推廣,更因藏品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文化有觸動人心的力量,促使人們走進博物館,自覺認知了解、傳承發揚中華文化。基于此,鼓勵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共同傳承發展中華文化是博物館對大眾的工作目標與追求,博物館結合自身特色,完善館內相應設施建設,面對大眾開展各類主題活動,發掘博物館展品深層的文化意義與歷史價值,使文物藏品在大眾心中“活起來”,才能更好地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為“博物館熱”中的文化傳承與弘揚注入新鮮活力。

博物館依然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作品載體的集中地,在創新元素豐富博物館展覽與宣傳的當下,我們更希望被“博物館熱”吸引而來的年輕人能真正愛上博物館,用純粹的內心去感知藏品的價值,以博物館為起點,深入了解城市地域文化魅力,將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傳播向更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