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法制 >

天天精選!產業動能澎湃 鄉村宜居和美

2023-06-23 10:36:49 來源:央廣網

仲夏時節,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石川河畔,郁郁蔥蔥的千年古樹點亮“林下經濟”,陣陣飄香的瓜果帶火“甜蜜事業”,豐富的羊乳產品飛入千萬家,“甜瓜田管”的農技課堂培育出眾多“土專家”“田秀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陜西西安持續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讓農村經濟“活起來”。近日,在西安市“走進和美鄉村”系列新聞發布活動中,記者走進中國航空城閻良,在這里,看到了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國鄉村雛形。


(資料圖)

石川河畔,田壟旁皆是綠色(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特色產業激活經濟動能

步入閻良區新興街道井家村向前現代農業園區,一排排設施大棚呈現在眼前。

“如果每天的光照達不到16個小時,我們會用補光燈進行4個小時的補光,保證它能夠按原計劃上市。”向前火龍果專業合作社園區經理張艷介紹,園區采用現代新型日光溫室標準化栽培,打破地域性和氣候限制,所產火龍果營養豐富、口味香甜,每年吸引大量消費者前來參觀、品鑒、賞玩。

熱帶水果火龍果在閻良區長勢良好(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這個占地200余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于2016年建成,引進中國臺灣的金都二號優質紅心火龍果作為主打品種。記者了解到,園區共建成10棟新型半地下室日光溫室、40棟新型鋼架聯拱溫室,實現了火龍果這一熱帶水果在西北的規模化種植。園區每年平均產量達150噸,平均產值300萬元,創造崗位20余個,輻射帶動周邊群眾10余戶。

輪番量產,一年可收八茬,口感更甜,商品率更高, “南果北種”的種植嘗試,帶來了產業興旺的致富碩果。

“2023年,我們積極爭取中省市扶持資金,還打算在邰家村建設50畝的高標準草莓種植園,打造生態觀光基地,擬對萬南村、新牛村設施大棚進行建設提升,通過高附加值果蔬帶動群眾收益翻番。”新興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意蕤介紹未來產業規劃。

瓜、菜、畜、果,是閻良的四大主導產業,在位于武屯街道的百躍羊乳集團,生產車間里的工人們正有序忙碌著,羊乳奶粉、羊乳咖啡、羊奶雪糕……各類羊乳產品在不同的生產線上被制作、加工、包裝、檢測,最后銷往全國各地。

羊乳車間(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北緯34度的地理位置,給奶山羊的養殖帶來了諸多優勢。基于土地平坦肥沃、莊稼水草豐茂的先天條件,西安百躍羊乳集團發力羊乳生產賽道,6個系列18個配方羊奶粉通過國家配方認證,形成了以“百躍”系列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產品鏈。

目前,該企業終端銷售網點超萬家,全產業鏈就業人數4000人,帶動奶農2萬戶。奶山羊全產業鏈,正變成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我們聚焦打造百億級羊乳產業集群目標,依托鏈主企業建群強鏈,構建‘養、研、產、銷、旅’全產業鏈。”賀衛濤介紹。

閻良區先后培育了百躍、秦龍、安諾三大羊乳龍頭企業,奶山羊存欄4.5萬只,規模養殖場6個、智能羊乳生產線16條,產品品類20余種。

聚力打造百億級羊乳產業集群的的閻良區,依托鏈主企業建群強鏈,擁有11個羊乳加工企業,智能羊乳生產線16條,年設計產能16萬噸以上,“閻良羊奶粉”“中國羊乳基地”的品牌效應加速凸顯。

融合發展寫好“三農”文章

各類甜瓜帶動“甜蜜事業”發展(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這里的甜瓜有14個品種,17的甜度很受消費者歡迎。”西安幸福園果蔬農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建朋不斷介紹。

走進位于關山街道北馮村的閻良甜瓜主題文化館,羊角蜜、順甜酥梨、金山、甜美、博洋9、西蜜9等品種甜瓜呈現眼前。

北馮村位于中國甜瓜之鄉核心產區,生長的甜瓜品質優良,獲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

近年來該村以“1+1+4”為思路,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村集體合作社+秦龍乳業+旅游公司”的鄉村旅游模式,帶動民宿、農家樂發展,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我們已與9家旅游公司簽約,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6000萬元。”北馮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馮尚堂說。

千年相棗林(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小小相棗,蘊含著農民增收的“經濟密碼”。和北馮村同樣因產業而興旺的,還有“林下經濟”唱主基調的東丁村。

在石川河畔,共有七個村莊種植相棗。在東丁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丁經森看來,產量高、口感佳,是當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石川河河床面積寬闊、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先天條件為閻良相棗獨特的品質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悉,東丁村的平均樹齡1150年,產量青棗每畝地約2000余斤,目前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

相棗古樹保護碑(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長在樹上的相棗,何以提高附加值?閻良區引進棗果智能化烘干設備,利用自動分揀功能便利包裝、儲存等,提升商品性能,同時通過多年舉辦“閻良相棗”文化旅游節延伸產業鏈條,讓自然生態為區域增長不斷賦能。

此外,閻良區沿石川河沿線8村集中打造高端民宿、休閑營地、康橋老街、倉儲物流等項目47個,總投資16億元。石川河片區將蝶變為大西安城鄉融合美好生活體驗場,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典范。

試驗田里,新品種番茄次第成熟(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鄉村要興旺,離不開背后的實施主體——新農人。6月22日,在閻良區鄉村振興學院的培訓教室內,一堂“甜瓜田管”課像往常一樣開講。室外的新品種試驗地則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另外一種學習的方式——“大地課堂”。

成立于2020年6月的鄉村振興學院,設置了農村致富帶頭人專題培訓班、農村電商人才培訓班、高素質農民技能提升班等8個班次的班次培訓。該學院2022年全年認定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14人,推廣新技術、新品種10余種,累計培訓黨員、學員、基層干部、致富帶頭1萬余人次。

創新治理激發鄉村活力

門球比賽(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好球,1門得分!”門球教練楊曉慧化身裁判,在現場指揮著比賽。在武屯街道老寨村,一場由村民參加的鄉村“高爾夫”比賽正在進行。

這便是在村民群體中廣為流行的門球項目。門球安全、戰術多變、趣味性濃,老少皆宜,在當地村民群體中受到喜愛。

老寨村黨支部副書記牛瑜友介紹,老寨村田園門球基地由訓練區和比賽區8個場地組成,承擔著日常培訓和舉辦門球賽事的作用。目前,該村已經舉辦了全國省市“百躍杯”“達人杯”“美麗鄉村中國行”的10余次大型賽事。

“我們目前已經舉辦了兩期培訓,后期將不斷開展門球培訓。“未來,我們還將大力發展門球產業,來自全國各地參加培訓的學員都可以吃、住、學、游、玩,做大‘體育+旅游產業。”牛瑜友說。

西安市閻良區美麗鄉村景色(央廣網見習記者陳鏘 攝)

道路干凈,門牌聳立,房屋整齊,這是老寨村給游客的第一印象。推門即見綠,移步即換景,是生活在這里的村民的日常體會。在老寨村村委會,舞蹈活動室的歡聲笑語陣陣傳來,書法工作室里文字作品一幅接著一幅,改頭換面后的老寨村散發著勃勃生機。

牛瑜友說,近年來,老寨村一手抓鄉村旅游景區建設,一手抓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用兩年時間實現了黨建引領由弱到強、主導產業從無到有、人居環境從差到優的轉變。

村委會里,兒童樂園、婦女兒童之家、閻良書法協會老寨創作基地野馬工作室、智慧指揮中心、文化禮堂、門球教練(裁判)活動室等多功能室加深了村民的感情;村莊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人居環境持續提升,美起來、活起來、富起來的理想照進現實。

記者了解到,老寨村推行“N+1+N”基層治理模式,93個部門、5000余名干部包聯村組592個,通過示范引領、聯建共建,撬動資金7000萬元,激活了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資金池”。

議事大廳、線上會議、圍爐煮茶議事長廊……聚焦群眾辦事“慢、繁、難”,老寨村在西安市首推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組建村級議事會500余個,讓民事民議、民辦更為暢通。2021年,該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

省級清潔美麗宜居村、省級幸福新農村示范村、市級生態村、西安市十佳美麗村莊……新名片的加持,為和美鄉村的建設不斷提供更多生動實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