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1日,國家疾控局發布《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南明確,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戶外作業人員三類人群是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在高溫熱浪下需加強自身防護。
高溫熱浪可直接引起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等熱相關疾病。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敏感人群,如兒童、孕婦、老年人等人群;第二類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如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與行為障礙、腎臟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類為戶外作業人員,如農民、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人員。
指南建議兒童、孕婦、老年人等敏感人群,要盡量避開高溫,避免劇烈活動。在戶外玩耍的兒童盡可能待在陰涼處,孕婦和老年人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同時,敏感人群應保證水分充足,補充電解質,主動、多次、適量飲水。
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也應及時補充水分,若因疾病限制飲水量或需要服用利尿劑,要及時詢問醫生合理的飲水量;可通過餐食和飲品適量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若正在進行低鹽飲食,應咨詢醫生如何補充電解質。
高溫熱浪下,戶外作業人員在進行中等強度作業活動中,應每15至20分鐘喝1杯水。工作時,宜穿著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卻背心,并及時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物,盡可能將高溫暴露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較涼爽的時間。戶外作業人員也應定時休息,休息宜選擇陰涼處或有降溫設備的場所。此外,戶外作業人員要減輕勞動強度,放慢勞動速度,若出現中暑先兆癥狀時,應立即移至陰涼處休息,適量喝水降溫。如病情嚴重,應即刻就醫或呼叫救護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