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02:09:50 來源:中華財富網
(相關資料圖)
天合光能機構抱團、再融資不斷、股東減持。 天合光能是光伏龍頭企業,但天合光能上市以后的舉措,反映了資本市場一些問題,還是值得重視,值得我們探討。 2020年,天合光能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募資億元,可以說天合光能搭乘了光伏發展快車道,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成為組件行業絕對的龍頭之一,近三年,公司組件出貨量復合增長率為%,2022年度,天合光能組件出貨量達43GW,排名全球第三,其中210大尺寸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 公司爆發式增長背后是再融資不斷 天合光能每股發行價是元,募集資金需求是億,實際募集資金是億元,募資并不足,因此在2020年6月10日上市以后,2021年8月,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募資億元,用于擴產和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短短時間因何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和貸款,筆者沒有查到具體公告,或許是查閱不夠仔細,2023年2月,天合光能再度發行可轉債,募資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其余的用于年產35GW直拉單晶項目建設。 6月30日天合光能披露定增預案,募資不超過109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等擴產,并將超30億元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粗略計算,算上本次定增,募集資金是億元,分紅又是多少錢呢? 從天合光能不斷補充流動資金和銀行貸款看,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可能是項目提前啟動,造成公司資金緊張,再融資以后,就償還銀行貸款和流動資金,公司有A股上市公司通病,那就是投資饑渴癥和融資饑渴癥。 天合光能緣何敢于不斷擴產。 A股一直強調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強調支持企業利用再融資做強做大主業,天合光能一直擴產,而且不斷投建先進產能,天合光能稱,公司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后 25 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從天合光能自身發展來說,再融資很有必要,通過再融資可以不斷做強做大,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在一個行業高景氣時期,天合光能就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不斷實現技術迭代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行業地位。2019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從億元增長至億元,凈利潤分別為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同比增長%、%、%、%。 短短三年時間,營收增長3倍多,利潤增長近6倍,天合光能成功了,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說,不僅僅是天合光能在募集資金擴產,其他組件企業也在擴產,上游硅料硅片企業也在新增產能,就造成了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帶來價格大跌,6月28日,市場主流光伏組價成交價格為~元/瓦。而在2022年,光伏組件價格一度突破2元/瓦。 從企業角度看,也是很無奈,擴產是保持自身的市場地位,一個是技術的迭代,另一個是市場份額,三是話語權,如果三者都失去了,那么就成為二流企業了,因此當別人都在擴產,如果你不跟,未來就有被擠出‘頭部’的危險,即使看著產能過剩,也只能硬著頭皮的募資擴產。 何況資本市場存在一個非常被人詬病的意識,那就是資本市場的錢不圈白不圈,圈了是白圈,因此大家比賽著募資擴產,也就帶來大量的產能過剩,造成產能利用率不足,意味著競爭白熱化,產品因為嚴重過剩而價格大跌,企業盈利下滑,這與資本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完全背離了,也加重了資本市場資金抽離,周一天合光能股價大跌,與再融資不無關系。 光伏中的硅料硅片組件、鋰電池包、正負極材料、鋰電池隔膜哪一個不出現產能過剩,而過剩背后都有資本市場無序融資的身影,資本市場不是產能擴張的助推器,這一點,可能需要引起重視。 三是機構抱團股價上漲。 天合光能發行價是8元左右,很長時間股價橫盤震蕩,股價真正上漲是從2021年5月14開始,前一天收盤價是元,漲到最高是元,不考慮分紅因素,股價上漲近5倍,是很典型的機構抱團牛股,機構持股度最高的是2022年12月31日,978家機構持有%股份,但是機構抱團股典型就是股價上漲超預期,股價調整超預期,股價見頂以后,經歷幾個月調整,最低股價是元,妥妥腰斬走勢,目前是元,依然超過腰斬。 機構本來是股市定海神針,卻不知成為了股價暴漲暴跌的元兇。 四是股東減持 隨著股價上漲,天合光能股東也加入了減持大軍,對于股東減持,我歷來觀點是尊重股東減持權利,但減持必須合規合法,不能二級市場爆炒,股東只能干瞪眼。 2022年3月至9月,興銀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天合光能%股權,套現約億元,2022年11月至今年5月,興銀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減持,合計減持所持天合光能%股權,套現約億元。合計減持億元。 減持股份的還有天合光能的董監高也進行了減持,具體統計金額不詳。 緣何股東減持,在于股價上漲太多,有透支未來增長預期的可能,股東忍不住減持,實現財富的現實化,股東賣一點股份就獲得66億元,但過去四年利潤也就是70多億元,按照股東減持5%比例,全部分紅能有多少錢,因此減持是一種理性選擇,是機構抱團股價非理性上漲的結果。 天合光能只不過是資本市場一個縮影,得與失很難進行評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