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
2、陽明心學并非單一地、直接地淵源于陸九淵心學,其直接的源頭是“陳湛心學”。
3、陳獻章開明代心學之先河,經過弟子湛若水,而影響王陽明。
(資料圖片)
4、對陽明心學與陳湛心學的淵源關系,學界一直有明確的說法。
5、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于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
6、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7、在知與行的關系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
8、擴展資料:后世紀念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鎮龍泉山北麓武勝門路。
9、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誕生于此。
10、故居內各大建筑按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門廳、轎廳、磚雕門樓、大廳、瑞云樓、后罩屋。
11、大廳兩側各有側屋。
12、后世影響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13、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的直接源頭是陳獻章與湛若水的“陳湛心學”,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歷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陽明集大成 。
14、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15、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陽明。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