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核心區停車問題一直備受關注。2023年,東城區預計完成1200個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泊位的建設。同時,今年已完成1.3萬個居住停車認證,讓有限停車資源優先向本地居民開放。
今年,東城區繼續按照“以居住區內部解決為主、停車設施建設和有償錯時共享為輔,居住停車認證為補充”的思路,多措并舉補充停車資源短板,解決停車難問題。
東城區按照不同交通需求,調節停車資源供給。如:學校、醫院周邊,通過施劃交通標線、安裝禁停標志等措施優化交通組織,同時加大白天時段違法停車綜合治理力度,規范停車秩序;居民區周邊,配合區城管委挖掘路外停車資源,通過與周邊商業區、單位停車資源共享,滿足群眾剛性停車需求;旅游景點及商業區周邊,原則上應削減停車資源供給,不鼓勵自駕前往。
為了讓居民有地兒停車,根據《東城區居住停車認證指導意見(試行)》,東城區嚴格執行“個人申請,街道(社區)審查、公示,區級平臺復審”的居住停車認證程序,目前已完成1.3萬個居住停車認證,讓有限停車資源優先向本地居民開放。
按照《北京市道路停車管理改革方案》的要求,2019年東城區開始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改革,實現“人工現金收費”向“電子收費”的轉變。截至目前,東城區已實現85條道路、5518個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泊位在線運營。2023年,東城區預計再完成1200個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泊位的建設。
在推進錯時共享停車方面,今年,東城區計劃新增共享停車場11處、共享停車位700個。自開展錯時共享停車以來,東城區不斷挖潛停車資源用于共享,全區累計新增共享停車場64處,3000多個共享車位。
此外,智慧交通建設也將為停車管理服務。東城區已經上線靜態交通智慧綜合管理系統,今年將繼續推動市區兩級平臺的居住停車認證數據對接工作。完成市區兩級平臺居住停車認證數據接口對接后,通過靜態交通平臺配套開發的便民小程序,推動居住認證資料線上申報,實現居住停車認證全流程無紙化辦理,方便居民進行居住停車認證,讓居民少走路,讓數據多跑路。
來源:北京東城、北京日報客戶端
編輯:劉雪婷
責編:劉非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