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巴彥淖爾人是這樣過端午的_當前聚焦

2023-06-23 14:37:28 來源:河套微傳媒

農歷五月初五,

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


(相關資料圖)

并稱為民間四大傳統節日。

在巴彥淖爾的端午節有很多習俗

熬涼糕、包粽子、編五色繩、做香囊……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涼糕是巴彥淖爾人端午節餐桌上必備的美食之一,每年的端午節有很多市民都會在家熬制。做涼糕需要提前將準備好的江米浸泡在酸漿中一天一夜,讓米在軟糯中帶著淡淡的酸味,再配上紅棗、葡萄干等輔料進行點綴。熬制過程中需同方向一直不停地攪動,這樣做出來的涼糕才筋道又不粘牙。

作為端午節必備美食的粽子,發源于中原地區,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隨著歷代人們的遷徙,這種民俗美食流傳到了全國各地。

粽子的口味比較多元化,有甜粽和咸粽之分,可以加紅棗、葡萄干、蜜棗等常見的輔料,也可以加入肉松、咸蛋黃、五花肉、螺螄粉等比較獨特的食材。

包粽子需要提前將新鮮的糯米進行浸泡。包粽子時,將葦葉的葉尖剪掉,在手中捏成漏斗形狀,填入滿滿的糯米和輔料,壓緊封口,用繩子捆緊扎實,一個鼓鼓溜溜的四角粽子就做好了。

如果說各種特色美食

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氛圍,

那么編織五彩繩、做香囊

更讓我們對這個節日的文化有了深刻了解。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古代以五月為惡月,以其天氣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漢以來,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絲線系于臂,可保平安健康,又謂能避刀兵之災,故稱。端午節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絲線編織的。

在臨河區第十小學二年級的教室里,孩子們正在忙活著將一根根彩色的絲線編織起來,打結、編花、掛配飾……不一會兒一個個精致的手繩就做好了。

在中國,許多地方在端午節都要做幾個香囊給小孩掛在身上,這就叫做“壓午”。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后,有避邪驅瘟之意。

教室里,孩子們用一根根絲線,一個個流蘇,制作成了精美的香囊皮,將自己喜歡的花瓣、香料和艾草裝入其中,小巧精美的香囊就做好了。端午節的香囊不僅可以提神驅蚊,更承載著制作人的美好祝福。

關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還有很多,

喝雄黃酒、吃咸鴨蛋、掛艾草、

放紙鳶、畫額……

無論哪一種都滿載著我們的祝福和期望。

你的家鄉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吧!

記者:郭臨源 屈宇浩

編輯:王婧

校對:葛希合

審核:陳煥坤

監制:陳東升

終審:張海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