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調查 >

新消息丨IBS患者易發心理問題,如何治療?73分綜述詳解

2023-06-23 10:34:57 來源:熱心腸研究院

Nature Reviews:多學科治療IBS和精神健康共病(綜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73.082]


(資料圖片)

① 腸易激綜合征(IBS)、抑郁癥和焦慮癥患者的腸-腦軸存在各種生物學異常,藥物、飲食和心理療法理論上可以改善這些異常中的一種或多種,當結合使用時或可發揮協同作用;② 上述每種療法只提出了一種關鍵機制或一組機制,但其中一些療法可能不止作用于一種機制;③ 例如,中樞神經調節劑和催眠療法也可能針對內臟超敏反應,低FODMAP飲食可能通過微生物組改善癥狀,而地中海飲食可能針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

【主編評語】

腸易激綜合征(IBS)影響全球人口的5-10%,多達三分之一的IBS患者同時存在焦慮或抑郁。近期發表于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一篇綜述,結合胃腸病學、營養科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強調在管理IBS患者并同時發生焦慮和抑郁時出現的共同挑戰,并提供了相關臨床評估和治療建議。(@注冊營養師陳彬林)

【原文信息】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mental health comorbidity — approach to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2023-06-02, doi: 10.1038/s41575-023-00794-z

Lancet子刊:腸腦互作障礙患者易存在多重癥狀(薈萃分析)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45.042]

① 納入46項研究,共75682名腸腦互作障礙(DGBI)患者,進行系統評價與薈萃分析,探究DGBI癥狀交疊(患者同時存在多種DGBI癥狀)的情況;② 約1/3(24424名)患者存在DGBI交疊,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大;③ DGBI的交疊與患者更加嚴重的癥狀和疾病負擔有關,主要體現在:DGBI交疊在三級醫療機構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加普遍,伴隨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和心理并發癥(如焦慮、抑郁)增加。

【主編評語】

腸腦互作障礙(DGBI,也被稱為功能性胃腸病)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現。本文主要關注了DGBI不同癥狀的交疊(即同時存在多種癥狀),并關注其相關心理合并癥。研究結果顯示,DGBI交疊在DGBI患者中相當普通,且與患者更加嚴重的癥狀和疾病負擔有關。現有研究存在異質性,做出研究或給出建議時需謹慎。(@Bingbing)

【原文信息】

Overlap of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3-05-19, doi: 10.1016/S2468-1253(23)00102-4

Lancet子刊:腸易激綜合征的十大研究重點(評論)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45.042]

① 1.不同類型的IBS的病因是否不同,是否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2.排便急迫感的起因和管理;② 3.IBS患者的腹痛、腸道敏感與痙攣的起因和治療;4.基于腸-腦軸開發新療法;③ 5.月經周期、妊娠和絕經期的激素變化如何影響IBS癥狀;6.焦慮和抑郁對IBS的影響;④ 7.是否能夠通過生物反饋訓練改善腸道控制;8.開發快速準確的IBS診斷方法;⑤ 9.有益IBS患者的飲食改變與長期飲食方式;10.糞便移植、益生菌/元等平衡腸道菌群的治療對IBS是否有效。

【主編評語】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Comment,提出了腸易激綜合征(IBS)的十大研究重點。(@aluba)

【原文信息】

Top 10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sults of a James Lind Alliance priority setting partnership

2023-03-27, doi: 10.1016/S2468-1253(23)00072-9

氨水楊酸治療IBS的療效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13.576]

① 納入8項隨機對照試驗(共820名患者)進行薈萃分析,總結氨水楊酸治療IBS的療效;② 相比于安慰劑,氨水楊酸可顯著改善IBS整體癥狀,但對腹痛、排便習慣或排便頻率無顯著改善作用;③ 亞組分析顯示,氨水楊酸僅對腹瀉型IBS的整體癥狀有顯著改善作用;④ 氨水楊酸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無顯著差異,但僅有5項研究報告不良事件;⑤ 研究的證據質量低,未來需要更高質量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

【主編評語】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總結了8項隨機對照試驗(共820名IBS患者)的數據,氨水楊酸可顯著腹瀉型IBS患者的整體癥狀,但證據質量低。(@aluba)

【原文信息】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fficacy of Mesalamin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3-02-27, doi: 10.1016/j.cgh.2023.02.014.

昂丹司瓊對伴有腹瀉的腸易激綜合征有改善效果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9.524]

① 對400名伴有腹瀉的腸易激綜合征(IBS-D)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昂丹司瓊的平行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② 80名患者隨機分組,意向治療分析中,昂丹司瓊組有15/37達到主要終點,而安慰劑組有12/43;③ 與安慰劑組相比,昂丹司瓊組改善了大便的稠度,在基線和第12周之間,昂丹司瓊組增加了全腸轉運時間(WGTT);④ 對此項試驗和兩項類似試驗進行薈萃分析顯示,昂丹司瓊在FDA復合終點和大便反應方面優于安慰劑,但腹痛反應與安慰劑沒有差異。

【主編評語】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近期發表的文章,通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和類似試驗的薈萃分析,表明昂丹司瓊改善了伴有腹瀉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大便稠度,減少了便溏和尿急的天數。(@章臺柳)

【原文信息】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nd meta-analysis show benefit of ondansetron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oea: The TRITON trial

2023-03-03, doi: 10.1111/apt.17426

用糞便和尿液代謝物預測低FODMAP飲食對IBS的效果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9.524]

① 納入69位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低Fodmap飲食+安慰劑組(LFD)、低Fodmap飲食+1.8克/天β-低聚半乳糖組(LFD/B-GOS);② 四周后,對照、LFD、LFD/B-GOS組的癥狀緩解率分別為30%、50%、67%;③ 在對照組和LFD/B-GOS組中,菌群和代謝物沒有將應答者和無應答者區分,且無人口與營養素攝入差異;④ LFD組具有較高的基線糞便丙酸酯和環己烷羧酸酯,以及尿液代謝物譜預測的臨床反應,提示可用來預測LFD對IBS的反應。

【主編評語】

在50%-80%的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中,低FODMAP飲食(LFD)會導致臨床反應。目前尚不清楚為什么只有部分患者有反應。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近期發表的文章,發現基線糞便和尿液代謝物可以預測LFD的反應。(@章臺柳)

【原文信息】

Faecal and urine metabolites, but not gut microbiota, may predict response to low FODMAP diet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3-06-14, doi: 10.1111/apt.17609

解析消化系統疾病的全球負擔

Gastroenterology——[33.883]

① 2019年,共發生73.2億起消化系統疾病事件和28.6億例流行病例,導致800萬人死亡,2.77億DALY(傷殘調整生命年)損失;② 1990年至2019年間,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和流行率幾乎沒有下降,死亡和DALY顯著降低;③ 腸道感染是導致發病率、死亡和DALY損失的主要因素;④ 消化系統疾病很普遍,1/3的流行病例具有消化系統病因;⑤ 消化系統疾病的負擔與社會人口學指數呈負相關,腸道感染是低、中-低五分位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高五分位是大腸癌。

【主編評語】

Gastroenterology近期發表的文章,分析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該研究涵蓋了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8種消化系統疾病。結果發現,盡管從1990年到2019年,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死亡和DALY顯著減少,但它們仍然很普遍。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消化系統疾病負擔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章臺柳)

【原文信息】

Global Burden of Digestive Diseas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1990-2019

2023-06-09, doi: 10.1053/j.gastro.2023.05.050

腹脹的流行病學分析

Gastroenterology——[33.883]

① 分析羅馬基金會全球流行病學研究互聯網調查數據,排除器質性原因導致腸道癥狀的受訪者后,目前的分析包括26個國家的51425人;② 腹脹被定義為:在過去3個月內每周至少經歷一次腹脹;③ 近18%的全球研究人群報告腹脹(從東亞的11%到拉丁美洲的20%不等),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女性報告腹脹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④ 每周報告上腹痛、惡心或腹痛的受訪者中,超過一半每周至少報告一次腹脹;⑤ 腹脹與腹痛、上腹部疼痛的相關性最強。

【主編評語】

腹脹是普通人群和腸腦相互作用障礙(DGBI)疾病中的常見癥狀,但缺乏流行病學研究。Gastroenterology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羅馬基金會全球流行病學研究互聯網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腹脹在全世界都很常見。近18%的普通人群每周至少經歷一次腹脹。報告的腹脹患病率在老年群體中較低,在女性中最常見,并與腹痛密切相關。(@章臺柳)

【原文信息】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Bloating: Results from the Rome Foundation Global Epidemiology Study

2023-06-13, doi: 10.1053/j.gastro.2023.05.049

如何通過培養和高通量測序定義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13.576]

① 招募385名培養密度<10e3 CFU/mL和98名≥10e3 CFU/mL的受試者;② ≥10e3 CFU/mL受試者中,十二指腸微生物α多樣性逐漸降低,大腸桿菌/志賀菌和克雷伯菌的相對豐度(RA)增加,且由于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的RA增加,微生物網絡連接性也逐漸降低;③ ≥10e3 CFU/mL的受試者中,碳水化合物發酵、氫和硫化氫產生的微生物代謝途徑增強,并與癥狀相關,鳥槍法確定了2種主要的大腸桿菌菌株和2種克雷伯氏菌,占所有十二指腸細菌的40.24%。

【主編評語】

近年來關于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的研究越來越多,但關于最佳診斷方法和定義的問題仍然存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發表的文章,招募接受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無結腸鏡檢查)的受試者,將十二指腸吸出物置于MacConkey(MAC)和血液瓊脂上進行培養,并通過16S rRNA和鳥槍測序分析細菌組成。研究結果顯示,培養密度≥10e3 CFU/mL是最佳的SIBO閾值,與胃腸道癥狀、微生物多樣性顯著降低和網絡破壞有關。微生物氫和硫化氫相關途徑在SIBO受試者中得到增強,與過去的研究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少數特定的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菌菌株/物種在SIBO的微生物組中占主導地位,并與腹痛、腹瀉和腹脹相關。(@章臺柳)

【原文信息】

Defining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by Culture and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2023-06-12, doi: 10.1016/j.cgh.2023.06.001

Nature子刊:定義先天性巨結腸發病的相關因素

Nature Communications——[17.694]

① 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的先天性巨結腸(HSCR)模型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確定一組由118個基因組成的基因集;② 這些基因在HSCR患者的腸道神經嵴細胞中普遍失調,且HDAC1是關鍵調節因子;③ RNA剪接介質的上調和選擇性剪接事件的增強與嚴重的先天性巨結腸有關;④ PTBP1中外顯子9的較高包含率和PTBP1靶標PKM的紊亂表達在患者細胞中顯著富集,并與氧化磷酸化缺陷和神經發生受損有關;⑤ Hedgehog誘導的氧化磷酸化顯著增強患者細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

【主編評語】

先天性巨結腸(HSCR)的特征是由于腸道神經嵴細胞的缺陷導致腸道神經元缺失,從而導致腸梗阻。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發表的文章,定義了與先天性巨結腸發病機制相關的各種因素,并證明了氧化磷酸化在腸神經嵴發育和HSCR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章臺柳)

【原文信息】

Transcriptomics of Hirschsprung disease patient-derived enteric neural crest cells reveals a role for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2023-04-15, doi: 10.1038/s41467-023-37928-5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DM,Bingbing,阿當,章臺柳,Rustypotatis,阿童木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