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調查 >

財鑫聞丨人民幣破7.2 公募基金半年度凈值博弈白熱化,如何破局?

2023-06-22 18:09:01 來源:海報新聞

端午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以綠盤報收,令不少投資者有所失望。事實上,由于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導致A股市場一直處于加劇波動區間,今年以來的兩大熱點中特估與AI+,經歷了多輪脈沖式的上漲。

而最近,一些老的機構重倉板塊也開始蠢蠢欲動,其中就包括老白馬,如白酒、醫藥、家電,還有新白馬,如光伏產業鏈與鋰電產業鏈。熱點此起彼伏,成交連續一周過萬億,市場似乎還挺熱鬧,但由于沒有增量資金,整個市場似乎每日都在上演“冰火兩重天”的情景,在這種行情下,投資者應該如何操作,又該如何把握市場機會?


【資料圖】

當前,缺乏增量資金,無疑是市場缺乏賺錢效應的主要原因。從公募基金的情況來看,今年的賺錢效應均集中在債券固收類產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給債市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據不完全統計,6月以來,已有22只債券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其中有基金甚至出現“日光”的情況,新成立的債券基金規模超過470億元,在新發基金中占比近八成,成為今年基金市場“最靚的仔”,而股票型基金以及偏股型的混合型基金,今年發行卻非常慘淡。對此,國信證券山東分公司類興亮(執業證書編號:S0980614100004)認為:“大部分人在資本市場上是沒有擇時能力的,決定新增資金流向的不是投資價值,而是賺錢效應,即使當前的股債收益對比,股票的性價比要更高。”

數據來源:wind

確實,若把滬深300市盈率倒數假設為股票的潛在收益率,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假設為無風險利率,那么滬深300市盈率倒數減去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是買股票承擔風險而給予的補償。當前風險補償值是5.79%,距離6.13%的平均機會值很近,而2022年10月底的風險溢價為6.96,遠超6.13的平均機會值。

既然如此,公募基金無法帶來增量資金,那產業資本是否入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從相關數據來看,今年非但沒有大規模的產業資本凈流入資本市場,反而新發IPO大量涌入,以及定增等再融資。

當然,除了公募基金和產業資本外,北向資金也是一種較為顯著的增量資金,而北向資金比較關注兩點,一是人民幣匯率,另一個則是市場估值。

具體來看,目前市場估值已具有吸引力,但匯率卻未能表現亮眼。通過下圖不難看出,這波人民幣匯率的貶值與滬深300指數的下跌是高度吻合的,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回顧2022年10月31日,各大指數殺跌到年內低點,當日的人民幣匯率也是那波貶值的峰值,達到了7.3。

(人民幣走勢與滬深300指數走勢呈負相關)

針對這種情況,國內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展開了比較慘烈的半年度凈值排名博弈。上海某私募基金管理人告訴記者:“一方面,老白馬、新白馬等老的機構重倉板塊需要自救,而這種自救是脆弱的,一邊需要陰跌減倉積蓄資金,另一邊集中的買入雖然光彩奪目,但是缺乏持續性。另一方面,AI與中特估風光無限,但是也面臨半年度的博弈,不少投資者在此時選擇減倉,既可落袋為安,又順便砸盤,可以把一些風格與自己相近、有競爭威脅的人踩下去。”

展望后市,類興亮認為:“當下這種盤面的混亂或將持續到月底,這段時間適合多看少動,追高的風險比較大。”

進入下半年,市場的重心將重新回到基本面上,而市場近期最關注的基本面變化,就是政策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有貨幣政策,但是更重要的是財政政策,目前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從數據上看都出現了乏力的情況。就當前而言,政策有三大觸發劑:一是金融、經濟數據整體低于預期。二是二季度開始大興調研,年中可能形成階段性結論。三是地產、個別地方債務壓力加大。近期決策層指出“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預示著政策窗口已經到來,但“一批政策措施”具體包括哪些,政策力度如何,還需進一步確認。

操作上,類興亮建議,根據情況調整持倉結構,加大低估值防御板塊配置比例,比如金融、基建地產、醫藥等板塊龍頭。另一方面,觀察匯率走勢,為后市反彈做準備,關注彈性品種,比如券商、中特估及AI+等,鋰電與光伏等舊賽道估值已經比較合理,可以分批配置。

長期來看,東吳基金周健認為,國內經濟增長的動力可能正在轉換過程中,發展的質量和穩定性有望明顯提升,這些因素也有望提高資產的長期回報。在市場調整過程中,建議投資者綜合考慮風險和收益的匹配度,用長線視角尋找具備競爭格局優化和高安全邊際的優質資產。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資訊僅供參考。上述所列上市公司僅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不作為具體推薦,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