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在當前經濟修復壓力仍存的背景下,發行特別國債用于基建補短板等可以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促進“穩增長”政策效果實現。
但是參考歷史經驗,僅在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挑戰或需要配合關鍵政策時才會發行特別國債,目前我國政策工具箱內容依然豐富,發行特別國債并不是緩解當前問題的唯一或必要手段,當前發行特別國債的迫切性不強。結構性貨幣政策、政策性金融工具、各類促銷費促投資的舉措都有望繼續提振經濟。
特別國債的內涵及歷史梳理:
(資料圖)
特別國債是為特定目標發行的、具有明確用途的國債,具有專款專用、用途靈活、不列入財政赤字、即收即支的特點。我國共發行過三次特別國債,分別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2017年和2022年是為了特別國債的部分到期而進行滾動發行)。從特別國債的三次發行歷史來看,特別國債不作為常規性政策工具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時點,或可成為穩定經濟的良好工具。
當前經濟修復需要政策加碼支持。
宏觀經濟修復承壓:①5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復蘇進入階段性的瓶頸期,復蘇斜率有所放緩,需要宏觀政策予以進一步支持。②信貸整體延續乏力,社融同比增速回落;③ PMI指向經濟結構修復分化、復蘇動力仍有不足。④通脹及部分核心工業品價格持續低位反映經濟生產仍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
特別國債有望發揮“穩增長”作用:①目前政策聚焦“穩增長”,發行特別國債用于基建補短板等可以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使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②此外,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加管控的背景下,特別國債由中央統一籌劃且不計入赤字,發行審批更為靈活,可以成為新的開源手段拓寬廣義財政收入。
然而,除特別國債外,政策工具箱內容依然豐富,發行特別國債并不是緩解當前問題的唯一手段:
①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空間,三季度或將降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擴容增新也將是可能的方向。
②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替代財政發力。
③擴大需求有望從消費和投資兩方面入手。
④地產領域可能有進一步的刺激調控政策。
后市展望:
誠然,當前宏觀經濟修復承壓,發行特別國債用于基建補短板等可以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使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但是參考歷史經驗,僅在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挑戰或需要配合關鍵政策時才會發行特別國債,目前我國政策工具箱內容依然豐富,發行特別國債并不是緩解當前問題的唯一或必要手段,當前發行特別國債的迫切性不強、可能性不高。結構性貨幣政策、政策性金融工具、各類促銷費促投資的舉措都有望繼續提振經濟。
風險提示: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及預期;經濟復蘇節奏與預期不符。
(來源:中信證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