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08:45:23 來源:亞匯網
【資料圖】
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這些品種或受影響端午假期的第二天,全國多地網友直呼:熱到懷疑人生。針對京津冀地區持續高溫天氣,23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高溫天氣新聞通氣會。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介紹,根據氣象監測顯示,6月22日以來,京津冀、山東、河南中北部、蘇皖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南疆盆地等地都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特別是在華北地區這一帶,北京、天津、河北中東部、山東西北部等地,最高氣溫快速升到了40℃至41.8℃。“根據監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從昨天到今天一共有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今年6月以來(截止到22日),華北地區高溫日數6.4天,較常年同期(3.3天)偏多3.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5位,僅次于1972年、1968年、2005年2022年。北京(7.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河北(7.8天)為次多,天津(6.1天)為第三多。現在的氣溫究竟怎么了?這還是要從厄爾尼諾說起。厄爾尼諾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拉尼娜指的是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二者都是自然現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會出現。厄爾尼諾出現的周期并不規則,平均每4年一次。厄爾尼諾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厄爾尼諾往往會導致全球均溫上升并且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全球變暖進程已然對全球氣候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人類必須做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極端天氣共處的準備。今年5月赤道太平洋海面溫度上升超過均值,弱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出現時間比預想提前一到兩個月,且發展較快,其強度預計會逐漸加強至2023—2024年北半球冬季,預計今年冬季發展為中等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為84%,發展為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為56%。如果出現強厄爾尼諾,2024年將很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對期貨交易者有什么影響?記者經過梳理發現,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糧食產量也會產生波動,玉米、大豆、水稻、甘蔗、棉花等作物產量都將受氣象條件影響產生不同程度波動。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麥減產至少14%,南非糧食產量減產25%,我國大麥產量下降7.3%。2009—2010年,白糖上漲了1700元/噸,咖啡價格上漲了一倍,印尼天然橡膠上漲了158%,馬來和大商所棕櫚油價格上漲均超過30%,鎳平均上漲了10.3%。1997—1998年厄爾尼諾期間,咖啡漲幅超過200%,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上漲了130%。“厄爾尼諾表現為東南亞的橡膠和棕櫚油減產、巴西和印度的蔗糖減產、澳大利亞小麥減產、阿根廷和美國的大豆增產。除了農產品外,當厄爾尼諾發生時一部分有色金屬(如智利秘魯的銅、印尼的鎳)也因為開采依賴水、電導致價格上漲。”申銀萬國期貨白糖高級分析師徐盛說,不過,天氣對上述大宗商品的影響并不是絕對的,只表現為概率的增加,因此投資者在具體投資交易的時候依然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近期美國大豆玉米主產區的干旱就與典型厄爾尼諾的影響相反。厄爾尼諾現象對國際原糖和國內白糖影響如何?中信建投期貨白糖研究員陳家誼告訴記者,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正式回歸,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造成極端天氣,這可能導致熱帶氣旋襲擊脆弱的太平洋島嶼,南美出現強降雨,澳大利亞出現干旱等。上一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是在2016年,當時全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同年引發了全球食糖產量的下降和接近500萬噸的產需缺口;而今年,對于本來就相對緊張的供需平衡表,厄爾尼諾給原糖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原糖反彈幅度劇烈,盡管最后實際的影響還待考證。一德期貨白糖高級分析師李曉威認為,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西太平洋的降雨量減少,北半球甘蔗種植區或將出現干旱,波及印度、泰國、印尼和澳大利亞北部這些主要的甘蔗種植區,干旱會直接導致食糖主產區印度和泰國的產量降低,尤其印度受天氣影響產量波動較大,2023/2024榨季印度食糖產量預估在減產250萬噸到增加百余萬噸。泰國高溫干旱天氣或將導致2023/2024榨季食糖產量減少150萬—300萬噸。同時,東太平洋將出現過多的降雨,巴西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產區,雨水過多會影響其正在進行的甘蔗壓榨生產。但降雨較多同時也會給明年甘蔗帶來更好的品質。“厄爾尼諾期間巴西和印度的蔗糖容易發生減產,考慮到當前正值北半球甘蔗甜菜生長季和南半球甘蔗收割季節,我們著重觀察厄爾尼諾對印度、泰國、歐洲降水的影響。特別是印度、泰國進入季風雨季后,降水的多寡將對新榨季的糖產量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根據天氣預報,未來兩周印度、泰國甘蔗主產區的降水有望低于往年同期正常水平,這可能對市場的預期產生影響。”徐盛說。李曉威介紹,甘蔗生長階段需要大量的降雨,在北半球現在降雨時節不會對植物造成太大的壓力。而極端降水僅占厄爾尼諾現象的兩成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歸因于其他因素導致的,所以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并不穩定,所以如果是中等偏弱的厄爾尼諾現象則全球食糖產量波動不大,影響相對偏中性,而強厄爾尼諾事件將會對短期和中長期的產量都帶來較為明顯的減產危害。國際原糖和白糖的供需如何?李曉威認為,厄爾尼諾發生概率預期偏高,且時間其他,在此背景下,預計巴西2023/2024榨季食糖產量將增加100萬到400萬噸至3800萬—4100萬噸。印度2023/2024榨季食糖產量預計為3100萬—3500萬噸。泰國2023/2024榨季甘蔗種植面積穩中小降,食糖產量預計減產850萬—1000萬噸。“對于全球糖供需而言,隨著巴西大規模開榨,一季度市場供應緊張的格局有所緩解。總體而言,2022/2023榨季全球供需處于相對平衡中,但由于印度、泰國、中國等國產量不及預期,主要的糖業機構紛紛下調了全球的過剩量。”徐盛說。李曉威進一步解釋稱,目前全球供需呈現個別錯配整體略偏緊的狀態,而完全緩解需要巴西迎來旺產季的高峰,年中前后將有實質性的緩解,而其他國家的新作物面積和產量預期也將逐漸明朗,夏秋季節厄爾尼諾的影響也將更加準確,對農作物減產的預期也將在秋天得到驗證,在此之前全球的統一的問題都是講焦點集中在正在生產的巴西一方。其產量、出口和物流以及天氣將時刻左右國際糖價和我們的進口數量和價格。而天氣的影響程度就將直接決定2023/2024榨季供需平衡與否。即強厄爾尼諾帶來的將產將全球供需平衡拉向供需不足的缺口狀態,否則將有望維持供需平衡或者過剩的境地。對于國內而言,由于國內減產,疊加進口的減少和消費的恢復,本榨季的供需總體呈現緊張態勢。“特別是進口方面,國內配額外進口的長期倒掛下,過去3個月國內食糖進口同比大幅減少,這樣本榨季最終的進口量也將連續第二年下降。對于國內而言,后期拋儲量的多少將很大程度決定本榨季最終的供需缺口量。”徐盛說。李曉威認為,國內生產已經結束,減產已成定局,未來國內供應方面的變動將主要來自進口糖的多寡以及進口利潤的高低,這將直接決定下半年國內供需缺口能否有效彌補的問題。目前市場價格依然處于高價后的冷靜階段,我國進口虧損幅度過大,進口窗口依然關閉,拋儲還未落地,剛剛結束生產期,供應庫存相對充裕,并不缺糖,拋儲時機并未到來。進一步促進了國產糖的去庫存節奏,未來仍需等待內外價差的修復。行業人士:后市操作需謹慎關于國際原糖,陳家誼認為,從6月到第三季度末期為巴西的生產高峰,如果天氣正常巴西產量有望逼近3900萬噸甚至創造更高的水平,而需求端受到高糖價抑制表現疲軟,賣壓或導致原糖進入整理階段,但是預計能夠在23美分/磅找到需求的支撐;第三季度末期定價權逐漸向印度轉移,受厄爾尼諾影響,印度或考慮延長出口限制至2024年,第四季度貿易流有再度趨緊的可能。“對于后市,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觀察天氣對甘蔗產區的具體影響,另外宏觀方面外匯和原油等因素也將推動對原糖價格產生影響。總體而言,國內全年供需緊張態勢不減,隨著近兩個月的振蕩消化,后期國內外糖市逐步消化短期利空后糖價有望在三季度重新走強。”徐盛說。李曉威告訴記者,絕對高位后多頭持倉越發謹慎,上方空間縮短,巴西的擁堵情況開始緩解,其甘蔗產量、食糖產量和出口都在增加且尚未達到高峰,厄爾尼諾預期仍在,中長期供應壓力隨著巴西的豐產將增加。外部供應矛盾的問題在巴西生產繼續推進下會繼續緩和,國際市場有繼續向下修正的需求和空間,鄭糖也有調整的必要,三、四季度國內的缺口不僅要通國拋儲,也需要進口糖的有效補充,價格回歸到合理區間才有機會實現。國內的市場信心已經提升到新的臺階,供應節奏明確之后,進口糖和國內消費情況將成為市場主導,近強遠弱持續。上述一切的前提都是天氣風險維持在中等偏弱的事件中,否則極端天氣引發的減產和信心危機將導致價格短期波動較大。這也是多頭一方未來的支撐因素之一,天氣的中長期風險仍在,短期天氣條件尚可。首席編輯:孫亞寧主管:張海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