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份以來,A股迎來反彈,北向資金持續凈買入。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6月1日至20日,北向資金凈買入億元,今年以來累計凈買入已達億元。
“北向資金保持凈買入主要與國內經濟預期好轉、A股配置性價比較高有關。”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是對國內經濟的預期好轉。隨著相關支持政策接連出臺,外資對國內經濟的預期進一步好轉;其次,中國經濟持續復蘇,估值仍處于低位的A股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吸引外資增持。
具體來看,6月份以來,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和電子凈買入金額居前,分別為億元、億元、億元。對此,陳顯順表示,一方面,家電、電子景氣度預期向上。消費是當前擴大總需求的核心,家電庫存數據合理,產業鏈需求超預期,產業鏈景氣預期開始好轉。電子方面,當前全球半導體周期正在筑底回升,存儲等細分行業景氣向上確定性較強。另一方面,家電、電子等行業當前估值均處于低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近期,政策層面積極信號持續釋放,多家外資機構認為,當前是A股較好配置時機。
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認為,A股上行需要五方面利好因素,宏觀增長勢頭的連續改善、企業中期業績營收兌付、政策寬松、地緣政治擔憂的緩和,以及能夠提升投資者信心的有力措施。“目前來看,上述部分因素正在集聚,為投資者打開了一個有吸引力的技術性投資窗口。”
“綜合目前的市場點位,以及宏觀、微觀、內外部各種條件進行研判,盡管有些障礙需要克服,但在整體大環境下,相對于全球新興市場,A股在未來12個月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
貝萊德基金首席投資官陸文杰表示,對A股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長期競爭力仍然充滿信心,當前不失為配置中國權益資產性價比較好的時點。看好制造業、消費板塊以及元器件、AI商業模式開發等部分存在技術優勢的領域。
對于投資主線,劉勁津表示,后續,將重點關注三條主線,首先是受益于寬松政策的領域,如消費、新能源產業鏈、新基建和新制造等;其次,人工智能也是全球關注的熱門話題,相關領域公司值得長期關注;最后,中國特色主題,國企改革和專精特色“小巨人”等依舊有吸引力。
王瀅表示,此次國內經濟復蘇主要由消費和服務驅動,因此在行業配置上選擇消費、零售相關占比較高。“同時我們對原材料行業、工業行業、科技行業進行選擇性配置,有基于中長期主題性投資的考量,也有短期,比如對工業生產相關觸底反彈的預期。”(證券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