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財經 >

下好招商“先手棋”,用好科創“關鍵招”,崇明誠邀世界級選手共建“農業硅谷”

2023-06-22 05:18:56 來源:百度新聞

當優質經營主體枝繁葉茂

鄉村產業發展才能花繁果碩

6月21日,“潮涌浦江”投資上海系列活動之“植夢崇明 耕瀛未來”2023上海崇明農業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舉行。來自上海各大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和國內知名涉農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謀發展、共話未來。


(相關資料圖)

此次招商會,生態島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種源農業、裝備農業、數字農業等一大批政企合作項目集中簽約亮相;上海崇明農業科創硅谷隆重揭牌;生態島2萬畝良田,誠邀世界級選手共建“農業硅谷”。

尋求“新伙伴”

2萬畝優質良田虛位以待

作為上海的農業大區,長期以來,崇明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錨定“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搭建農業投資和農業科技創新助力平臺。此次招商會,崇明共推出30畝以上待招商地塊104塊,總面積近20000畝。其中,500畝以上地塊共有7塊,總面積達7000畝。

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馮志勇在致辭中表示,產業興旺是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全市推進農業招商的工作氛圍愈發濃厚,現代農業的發展勢頭也愈發強勁。希望崇明發揚“店小二”精神,招引更多優質主體,落地更多農業項目,強化全程貼心服務,落實各類要素保障,做優做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會上,崇明區委書記繆京表示,崇明將在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上下更大功夫,大力發展種源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韓斌從發展機遇、種業創新、生態環境、人才培養四個方面分享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趨勢。

現場,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崇明區投資促進辦公室、崇明區行政服務中心、上海東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崇明現代農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作出鄭重承諾:將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企業主體提供及時高效的精準服務。

栽好梧桐樹,方能引得鳳凰來。除了誠意滿滿的企業服務承諾,自然還少不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干貨”。據了解,崇明先后出臺了一攬子14項政策措施,涵蓋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搭建科創空間平臺,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落實用地、物流、金融、人才保障等各個方面,著力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做好全流程、全方位服務,為投身崇明農業農村發展的企業主體撐腰、打氣、鼓勁、解難。

瞄準“新賽道”

近40家優質企業現場簽約

近年來,崇明堅持下好農業招商“先手棋”,用好科技創新“關鍵招”,引進了諸如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上海崇明智慧花卉園等多個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的農業項目,還聯手頂尖科研院所成立了農業科創聯盟,打造了一批現代農業新亮點、新標桿,在全市層面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引領效應。

位于崇明新村鄉的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是一座科技、高效、循環、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其現代化、自動化程度在全球居于前列。位于崇明廟鎮的蘭桂騏現代農業基地,大力開展農業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研究與應用,致力于打造覆蓋作物模型、智能控制、遙感衛星等領域的生產、技術、研發平臺。

招商會上,崇明與近40家優質企業現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包括科創基金、綜合發展、綜合服務、生態島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種源農業、裝備農業、數字農業、農業供應鏈、鄉村振興等不同領域,均是崇明接下來重點發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上海華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富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現場發起基金意向邀約,未來,崇明將依托市場化主體,建立總規模10億元的崇明農業科創發展基金,重點關注種業、農機、現代化養殖等領域,重點投資基礎性、帶動性、戰略性農業科創項目,加快培育崇明農業高科技產業集群。

激活“新動能”

農業科創硅谷揭牌成立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要素,也是激活產業發展動能的關鍵變量。繼今年4月崇明攜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了崇明農業科創聯盟之后,此次揭牌成立了上海崇明農業科創硅谷,將進一步集聚國內外前沿農業科技資源,創新驅動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升。

以崇明清水蟹為例,得益于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創建,崇明與上海海洋大學開展了持續深入的合作交流,共同推進種源種業創新、綠色高效養殖等核心技術攻關,服務崇明清水蟹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活動現場發布的《崇明清水蟹產業發展藍皮書2023》顯示,崇明作為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發源地,養蟹歷史十分悠久,不僅蟹苗譽滿天下,成蟹也已聲名鵲起。伴隨“崇明1號”新品系穩步培育,將逐步形成立足高品質種源、應用領先養殖技術引領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

崇明將以農業科創硅谷揭牌為契機,充分發揮專家人才智力優勢,狠抓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招商,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創孵化園建設。

文:歐陽蕾昵

攝:于洋

上觀號作者:上海三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