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財經 >

天天觀熱點:馬說的原文及翻譯 馬說翻譯和原文

2023-06-22 05:00:03 來源:元宇宙網

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馬說的原文及翻譯 馬說翻譯和原文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馬說的原文及翻譯 馬說翻譯和原文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資料圖】

1、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4、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文: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

7、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

8、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9、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

10、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的食量多加飼料來喂養它。

11、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12、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擴展資料:一、創作背景《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

13、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

14、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15、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

16、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

17、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18、二、賞析《馬說》是一篇說理文,似寓言而實非寓言,用比喻說理卻并未把所持的論點正面說穿,沒有把個人意見強加給讀者。

19、通過形象思維來描述千里馬的遭遇,提出事實,省卻了講大道理的筆墨,作者利用了古漢語中虛詞(語助詞、感嘆詞和連接詞),體現出一唱三嘆的滋味和意境。

20、伯樂的典故幾次被韓愈引用(見韓愈所作的《為人求薦書》及《送溫處士赴河陽序》),可見韓愈命運的坎坷。

21、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馬說。

相信通過馬說翻譯和原文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