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五華區大觀街道“大有可觀·品味端午”新聞南路南僑機工歷史文化街區·中國銀行數幣示范街區開街儀式在大觀街道新聞里社區舉行。
突出街區特色 弘揚愛國精神 凝聚僑心僑力
(相關資料圖)
活動在民族歌舞中拉開帷幕,內容豐富的表演、熱烈歡快的節奏,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活動還特別邀請了南僑機工的后人和家屬朋友參加,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承端午文化的同時,相聚緬懷,銘記南僑機工報國熱血的歷史,弘揚愛國精神,凝聚僑心僑力。
新聞南路地處昆明城市中心城區,毗鄰美麗的大觀河和最具煙火氣的篆新農貿市場,街區南北貫通,長約800米,連接新聞路與西壩路,羅開瑚、唐國常兩位南僑機工曾長期居住在此。
自2016年起,為深入挖掘老街的歷史文化底蘊,大力弘揚南僑機工愛國主義精神,大觀街道正式開啟新聞里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社區建設序幕,先后建成南僑機工歷史文化展覽館,并成功申報五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此同時,大觀街道與轄區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共同攜手打造新聞南路“椿上花街”商業品牌,建設新聞南路南僑機工歷史文化墻及篆西巷云南省首個工人文化長廊,使之成為凝聚僑心僑力的又一主陣地。
今年以來,大觀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文化賦能、社區經濟發展,圍繞商旅文融合發展定位,對新聞南路南僑機工歷史文化再次深入挖掘,對街區進行重新規劃布局,形成了以南僑機工歷史博物館為核心,輻射新聞南路、云報大廈、篆新農貿市場、大觀河的文旅商文化主題街區。圍繞愛國、鄉愁、同根、歲月、文化等章節,修復提升總長約300米的12面文化墻,重現了南僑機工抗戰歷史文化和歸國華僑的愛國往事,生動再現海外華僑援助祖國、抗擊侵略、救亡圖存的光輝歷史,讓廣大市民“走著走著,就與一段歷史不期而遇”,將社區文化資源打造成為一張聯系海內外華人華僑的“金名片”。
傳統文化賦能 節慶經濟促振興
各種口味的粽子和其他特色美食,色彩鮮艷的香囊荷包、五彩繩等端午元素的飾品,文化特色濃郁的民族文創產品,讓傳統節日節味十足、充滿新意,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與琳瑯滿目的商品相映成趣的是,不少漢服愛好者前來感受南僑機工歷史文化的魅力,體驗端午節傳統節日的氛圍,展現了國風古韻之美,成為節日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開街活動中,大觀街道結合端午節傳統文化,突出民俗活動特色,以節慶經濟為消費市場注入活力。6月19日至28日,新聞南路將以“市集+活動”的形式,連續10天組織開展鮮花美食、文創手作、花燈舞蹈、非遺體驗、街頭音樂會等豐富多彩,集美食、購物、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沉浸式旅游文化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數字人民幣應用知識文化墻,為示范街商戶開通數字人民幣支付渠道,現場教授廣大市民體驗數字人民幣線下支付功能。
據悉,大觀街道將以此次主題街區建設為契機,秉承歷史文化、街巷商業、市井生活的文化精髓,結合大觀河最美河道建設、篆塘河復明工程沿岸自然風貌打造,積極推進老街換新顏、業態轉型、文化傳承,利用街區豐富歷史文化、文創資源開展愛國主義精神主題研學、民俗文化交流互動,為企業、商家、青年創業營造更加優質的環境、為居民打造更加舒適便利的社區生活圈,逐步打造一個極具煙火氣、幸福感的活力新聞里。
來源 | 區委統戰部 大觀街道
編輯 | 胡韋弦
編審 | 孫嘯武 崔志超
終審 | 洪瑞濱 姜媛
轉載請聯系我們或注明出處!
昆明五華發布(KMwuhuafabu)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