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青秀區聚焦鄉村教育振興,再推改革創新舉措,率先向鄉村學校派駐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隊,更加系統、全面、長效提振鄉村教育“軟實力”,滿足老百姓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現實需求。
(相關資料圖)
組建優質團隊,為鄉村學校“輸血”
聚焦鄉村教育人才匱乏、教育人才力量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青秀區建立選派需求清單組建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隊,在充分考慮隊伍年齡、學科、職稱等因素,把好品行關、廉潔關、素質關的基礎上,突出優化隊伍的梯隊結構,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精選。第一批共從市區學校選派52名骨干教師組成8個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隊,其中,校級領導8名、中層干部20名、優秀學科骨干教師24名,每個工作隊均由校級領導+中層管理干部+骨干教師梯隊式組成,加入了管理層干部,彌補了支教、走教、送教下鄉、名師下沉鄉村重教育教學、輕學校管理的不足,更加全面緩解鄉村學校各級各類人才緊缺的問題。
派駐長塘鎮中心學校的教師在給學生們上課。人民網 王功孝攝
工作隊整體進駐鄉村學校,覆蓋四個鄉鎮所有中小學,化身鄉村學校的一份子,為鄉村學校“輸血”,充實鄉村學校教育人才隊伍,補充鄉村學校普遍薄弱的體音美、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教師,加速鄉村教育人才隊伍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的全面更新。
首批工作隊中黨員28人,占總數的54%,黨組織關系全部轉入派駐學校,8名工作隊隊長均為副校長職務,同時擔任派駐學校的黨組織副書記,參與派駐學校的黨組織生活,建強鄉鎮學校黨組織,強化黨對鄉鎮教育工作的領導。
創新幫扶模式,為鄉村教育“造林”
聚焦鄉村教育人才流動頻繁、短期支教走教幫扶不夠深入全面等問題,青秀區以2年為周期持續選派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隊,創新幫扶模式、完善激勵機制,著力構建城鄉教師成長共同體,幫助鄉村教師成長成才、扎根成林,在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育人才隊伍。
應用“頭雁領航、分工協作”的“1+1+N”“1+3+N”雁群組團幫扶模式,由1名校級領導示范引領、1名或3名中層人員管理優化、N名骨干教師帶動輻射,縱向從校級領導到中層管理干部到教師,層層對應建立梯隊同層幫帶交流機制,引領鄉村學校打造一支涵蓋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完備的教育人才隊伍;橫向加強城鄉校際協同合作,推動30個名師工作坊下沉鄉村,定期選派鄉鎮老師到市區學校進行交流鍛煉。
運用“互聯網+學區制”深挖探究農村教育教學改革方向課題,以“示范課+研究課+專題講座”引導鄉村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究高效的教學模式。截至目前,建立城鄉師徒結對90人,上優質課和展示課145次,開展教學研討和管理經驗交流等活動247次,組織城鄉學校團建53次。
建立鄉村教育振興工作隊激勵機制,強化工作隊員責任意識。除保障工作隊員享受各類鄉鎮工作和駐村工作補貼外,健全齊抓共管機制,由城區教育局牽頭制定專項考核方案,支持多主體多元評價,明確“工作成績”“工作能力”“師德師風”“民主測評”等多項考核指標,派出學校和派駐學校全程做好工作隊員表現紀實。
青秀區教育局局長農耀國表示,為突出考核結果運用,“優秀工作隊員在職稱評定、崗位設置、年度考核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傾斜,優秀副校級和中層干部在服務期滿后列入校級領導人才儲備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