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108坊故事·華商報開元壹號社區聯系點在西安市未央區辛家廟街道開元壹號社區掛牌成立。辛家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緱曉明、華商報社本地新聞中心副主編袁紅和開元壹號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海燕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中海開元壹號屬商住小區,位于未央區太元路369/371號。現居住2852戶,5980人。社區黨支部成立于2020年9月,支部在冊黨員29人。
【資料圖】
社區黨支部一直以來堅持走黨建引領發展道路,按照“1+3”功能區模式逐步對社區黨群服務站功能布局進行完善,“1”即1個黨群服務站,“3”即便民服務站、社會組織活動站、黨員加油站。社區工作人員8名,其中兩委人員7名,社工1名。社區5支文藝團隊(合唱團、模特團、葫蘆絲隊、舞蹈隊、太極隊)。
中海開元壹號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海燕介紹說,為了讓居民辦事更方便,2022年2月,社區還設立了東西區兩個工作站,設立30個樓棟長,均由黨員、社區工作人員、物業管家、志愿者擔任。
工作站實行“12345”(讓我來幫您)工作機制。一灣,即“紅色港灣”,將黨組織的根扎進小區樓宇,筑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橋頭堡。兩員,即“黨員、團員”積極發揮社區黨員團員的自身優勢,為組織服務。三板,即轄區分為開元東區、開元西區、保億三個板塊。四隊,即“物業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下沉干部服務隊、騎行小分隊”充分發動社區下沉干部、志愿者力量,認領樓棟長服務崗位,開展服務活動。五服務,即“智慧化服務、聯動服務、網格全覆蓋服務、點對點幫困服務、專項監督服務”。
揭牌儀式后,在社區聯系點的華商報記者將在固定時間到社區“辦公”,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講好社區故事;二是借助媒體力量和街道社區一起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化解居民的“煩心事”;三是把街道和社區在工作中先進的做法進行歸納總結,推廣宣傳出去;四是鏈接街辦社區資源,一起組織貼近社區特色、符合居民需要的各種活動,增加與居民的黏性。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文 鄧小衛/圖
社區聘任治安協理員后
居民防電信詐騙意識增強了
街巷內發生的大事小事,社區群眾心中自有一本賬;鄰里之間的矛盾,熱心大媽往往幾句在理入心的話也就解決了。
開元壹號社區在西安市未央區辛家廟街道的指導下,成立了社區治安協理中隊和小區治安協理分隊,選聘了治安協理員、樓棟長,建成、改造暖心會客廳、警務室,讓小小社區警務室和會客廳成為接警處警、服務群眾、化解矛盾、防范宣講、咨詢求助的最小警務實體。
社區民警在一次日常巡邏的過程中,發現小區里存在電動車上樓的問題,在向物業詢問之后了解到小區充電樁較少,部分居民對選址有異議,不同意充電樁放在樓下,覺得電動車停放影響出行。針對這個問題,社區民警和治安協理員進行了多次走訪與調查,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并召開居民會議征求意見,同時之后說明增設充電樁的必要性,普及電動車上樓的危害,討論充電樁的設置位置,最后,居民代表同意在小區內增設充電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信詐騙案件頻頻發生,并且詐騙的手段花樣百出。在一次社區文娛活動中,社區居民楊阿姨神秘地與同伴分享她收到了一條短信,只要點進一條鏈接就可領取一個掃地機,同伴們都很感興趣,讓楊阿姨點進鏈接領取一下。旁邊的民警聽見后,初步判斷楊阿姨可能是收到了詐騙短信,立即上前阻止阿姨點擊鏈接,并且熱心地給阿姨及其同伴解釋這是一條詐騙短信,點擊鏈接可能會泄露個人隱私,嚴重的還可能有財產損失。
最后,經過相關證實,楊阿姨收到的確實是詐騙信息,阿姨特別感激趙警官。“非常感謝趙警官阻止了我,要是我之前點進去了就被詐騙了”,楊阿姨說。
為增強轄區居民防詐騙意識,有效預防網絡詐騙,切實讓居民掌握防范詐騙的相關知識,保護個人人身財產安全,社區民警與社區聯合在社區進行了多次反詐知識宣傳活動。
7月4日,華商報記者了解到,開元壹號社區自聘任治安協理員以來,小區反詐宣傳效果明顯,由一開始的每月十幾起電信詐騙案件降為個位數、再降成現在半個月零發案的良好局面。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