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李春梅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穿漢服、包粽子、“賽”龍舟、扎艾草、佩香囊……端午假期,綿陽市博物館連續3天開展“濃情端午 樂在其‘粽’”系列活動,吸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感受一場民俗節日研學。
作為一種文旅新業態,研學近年來火熱興起,在端午這樣的傳統節日,更是“寓教于游”帶領孩子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好時機。
活動現場,一場包粽子比賽吸引了不少游客圍觀,糯米、紅棗、粽葉等材料一字排開在桌子上,孩子們在大人的指導下,疊“漏斗”、放糯米、放紅棗、壓實粽葉、綁緊……三角形、牛角形等形態各異的粽子包得都有模有樣。在扎艾草花束、佩香囊環節,則先為孩子們講解相關習俗,再讓大家自己動手體驗。此次活動還特別設計了制作龍舟模型體驗,博物館工作人員為孩子們發放了制作龍舟的材料包,講解龍舟文化,引導孩子們動手制作龍舟,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綿陽市博物館體驗龍舟模型制作。
研學不只在博物館里。綿陽擁有紅色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旅資源,是開展研學的優勢基礎,現有國家級研學基地兩個,省級研學基地14個,各類可開展研學活動成熟點位120余個,開發了豐富多樣的研學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借力此次端午假期,綿陽特別舉辦“綿州研學記”川渝渠道商踩線活動,邀請重慶、成都、南充、樂山、眉山、遂寧、廣安、巴中等川渝17個地區的86家相關機構參與。在國家級研學旅行實踐基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體驗了“防災教室系列研學課程”;在省級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綿陽科技館體驗了“風洞實驗”“科技探秘”研學課程;在李白紀念館太白書院體驗了“詩與壺”“詩與歌”“詩與畫”等詩歌文化研學課程;在九皇山民族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體驗了“民族使者團”“羌族技藝”“溶洞探秘”等研學課程;在七曲山文昌書院體驗了“國學禮議”“文昌年畫”“射箭禮儀”“古建知識”等研學課程。
據介紹,此次活動共有20家研學渠道機構達成“綿州研學記”研學產品采購簽約,總計采購多款研學產品31個,包括夏令營、冬令營、多日研學產品等多種類別。“目前看來,今年來綿陽參加夏令營和秋季研學旅行的預訂人數已經突破20萬人次。”活動方介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