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資訊 >

快訊:暗示“差生”棄考?任何學生都不該被放棄

2023-06-22 04:38:35 來源:海報新聞


【資料圖】

日前,“江西某中學學生被班主任要求中考棄考”一事引起輿論關注。據南昌市教育局通報,當地已成立調查小組,“視頻中反映的學生為我市灣里實驗學校初三學生,班主任暗示其棄考情況基本屬實。”關于此事的后續處理,當地教育局在通報中表示:“我局將督促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及灣里實驗學校積極與家長溝通,妥善處理此事,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據報道,本次事件的當事學生從班主任處收到過這樣的信息:“不要報中考,我們照樣給你畢業證,你報了的話,考到290多分才發給你畢業證,如果沒考到的話,那就等下個學期再來考一次,考到290分為止,再給你們畢業證”。

在中考前夕,一個孩子收到這樣的信息,即便能順利參加考試,也難免會有心態上的波動。而且,這種來自老師的言語傷害,可能給孩子留下難以消除的心理陰影。認真對待教育事業的負責教師,無論如何都不該說出這樣的話。

對于發生在南昌市的這起事件,輿論普遍認為:學校與教師絕不能僅僅因為學生成績不佳,就對其作出歧視性的區別對待。但在現實中,總有個別學校和老師把學校的升學率看得太重。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成績出色的學生會得到額外的鼓勵與優待,但那些成績暫時落后的所謂“差生”,卻可能成為被忽視、被犧牲的對象。尤其是在初三這個階段,個別老師認為“成績已經定型了”,成績差的孩子短時期間難以提高,于是干脆對他們放任不管,乃至故意打壓。

此前,媒體就曝光過某些地區的初中暗示學生和家長接受“分流”,建議成績差的孩子不要參加中考的情況。針對這類現象,多地教育部門都發文強調要保護學生自愿升學的權利。比如,蘇州市教育局就明確要求“嚴禁以任何形式阻礙學生參加中高考報名”。

如何對待所謂的“差生”,體現著教育者的責任與智慧。首先,教育者應當明確意識到,處于成長期的初中學生有很大的可塑性,一時成績不佳,不意味著今后分數不能提高。即便考試成績較差,也不意味著就應被打上“差生”的標簽。只以考試成績論高低,是一種偏頗、不理性的教育觀念。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有權在升學考試中以努力爭取更好的前途,這一點不應也不能受到過往成績的影響。

再者,一些成績差的孩子,并不一定真的學不好或者不愛學。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的起始階段,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心強,好奇心也強,容易有強烈的個性。當個性不符合應試規則時,自然難以考出高分。筆者就認識一些這樣的中學生,他們可能會沉迷于某些特定的興趣愛好與娛樂活動,進而影響考試成績。這種情況并非不能扭轉,但需要教育者循循善誘、對癥下藥。

比如,家長和老師可以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法幫助他們發掘學習的主體性,使其專注于課程和考試。老師還可以通過網上交流、線下家訪等形式,與學生保持更密切的聯系,及時掌握其心理動態,不讓孩子有被拋下的感覺。如果教育者能做到這些,即便是那些在學習上面臨一定問題的學生,也會感受到關懷,走上發展進步的正途。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里,很多人未必不明白這些道理,但缺乏必要的責任心與耐心,被急功近利的心態所誤導,最終耽誤了孩子的前程。鑒于以上情形,教育工作者還需從現實案例中汲取教訓,科學引導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現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0531) 8519 6822。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