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愿,為此不惜拼命雞娃,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去給學生施壓,卻絲毫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記得老話常說“雞窩飛不出金鳳凰”,很多家長自己達不到的人生高度,就會強加到學生的身上,奢求通過孩子的努力過上“人上人”的生活,而自己卻并為此做出努力,大有一種“我做不到就得你做到”的意味。
在有網絡之前,可能學生的眼界沒那么開闊,多數都是逆來順受,家長也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沒錯,但自從有了網絡之后,很多家庭教育的“遮羞布”就被扯了下來,網友的言論更是罵醒了不少人。
野雞養不出鳳凰,母親吐槽兒女書桌沒有學習氣,評論區卻很清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都說在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但是有些家長卻怎么都看不慣自己的孩子,就算是一些小事都能挑出毛病來,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家長更是處處挑刺。
一位母親就偷偷拍下了女兒房間的一角,能夠看出來是女兒學習的區域,并且配上了“書桌上沒有一丁點關于學習的東西,好心累”這樣的文案。
母親話里話外都是嫌棄女兒的書桌沒有學習氣,從而質疑女兒學習的用功程度,甚至還覺得自己作為母親看到這一幕感到心累。
本以為會引發共鳴,畢竟很多家長都會吐槽自己的孩子,但是沒想到評論區的看法卻十分清醒,上千條言論都是在斥責母親“野雞還想養出鳳凰”。
有網友更加直接,追問母親自己暑假努力了嗎?考證了嗎?學習知識了嗎?如果沒有就不要在這要求孩子,畢竟學生也是跟家長學的。
還有網友調侃女兒去偷拍一下母親的書桌,可能文案就是這樣的:桌子上沒有一丁點關于工作的東西。這波反諷直接拉滿了,不得不說網友屬實是夠損的。
不過筆者注意到一個網友的評論,她說自己的父母都是學歷不高,工作也很差,但自己學習卻很好,就是因為父母付出了全部去培養她,不僅將所有的錢都用在教育支出上面,更是會陪著她一起學習,還給她爭取很多夏令營活動。
如此鮮明的對比就直接扯下了家庭教育的遮羞布,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學生的身上就能看到家長的縮影,如果孩子都這個樣子,只能說明家長沒做到位,那就不能怪學生不爭氣了。
家長都做不到位,一味地“雞娃”只能毀掉作為父母的權威感
可能很多人覺得家庭教育的好壞與父母的學識有關系,其實并不是這樣,學歷也好、職業也罷,并不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歸根結底在與家長的思維方式。
不少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將自己沒達成的目標強加到學生身上,甚至有時候還要拿出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學生的反抗,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毀掉父母的權威感。
學生生來就對家長有一種敬重心理,所以家長說什么都會聽,但是后來學生為什么會越來越不聽話了呢?除了因為學生自主意識形成之外,有三種行為毀掉了家長的權威感,自然就不再聽話了。
其一,家長的言行不一致,嘴上承諾和現實兌換天差地別,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困擾,信譽度也大大降低,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到“言行合一”。
其二,中國式家長的通病:打壓式教育,不管學生做得多好都得不到肯定和贊揚,或許家長覺得這是在勉勵學生進步,實際上卻毀掉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會對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和抵觸。
其三,家長過度控制和干預學生的生活,拒絕將自主權交給學生,家長確實能夠為學生把握發展方向,但是極強的控制欲只能讓學生活得十分壓抑,逐漸對家長失去信心。
要想孩子成龍成鳳,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否則就別強求孩子成功
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想讓學生成龍成鳳,家長就不能指望學生自學成才,自己也要做到位才可以,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所以就像網友所說的那樣,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努力,就不要去強求學生,而自己達不到的目標理應自己去爭取,不能強硬按在學生的身上,這樣只能制約學生的發展。
在筆者看來,家長是有責任和義務去監督管教學生,但是也要懂得“以理服人”,在教訓學生之前先看看自己,千萬不要做“口頭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那樣不僅損壞了自己的權威,還有可能帶歪學生。
【筆者有話說】很多家長都站在自己的思維怪圈中去“雞娃”,卻考慮過自己是否足夠優秀,這種教育理念應該改改了,言傳身教遠比用言語激勵要更可靠,當然學生也要懂得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什么矛盾通過溝通解決,千萬不要因此產生怨恨心理。
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位母親的舉動?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