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 月24 日公司發布2023 半年報:公司2023H1 實現營業收入81.2 億元,同比-44.3%,實現歸母凈利潤2.6 億元,同比-53.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3 億元,同比-50.3%。
上半年銷量增速及單位盈利暫承壓,二季度環比有明顯改善。受下游市場增速放緩、產業鏈去庫存等影響,公司產品銷量同比下降,23H1 產品總銷量約2.85 萬噸,其中鈷酸鋰約1.4 萬噸,同比-24.2%,公司鈷酸鋰龍頭地位依然穩定,市場份額超過45%;三元材料銷量約1.3 萬噸,同比-41.3%,貯氫合金銷量約0.17 萬噸,同比-7.3%。23H1 毛利率和凈利率約7.7%和3.1%,較22H2 分別下降1.0pct 和0.8pct,或主要因產能利用率下降致單位成本提升。
23Q2 業績環比明顯改善,23Q2 實現營業收入45.4 億元,同比/環比分別-46.0%/+26.5%,實現歸母凈利潤1.4 億元,同比/環比分-57.3%/+20.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3 億元,同比/環比分別-58.5%/+30.8%。
產品持續迭代構筑技術護城河。1)新一代Ni6 系和Ni7 系4.45V 三元正極材料成功開發,后者能量密度與Ni9 系持平,安全性與成本具備明顯優勢;2)Ni9 系三元超高鎳材料通過多家電池客戶測試,進入到海外車廠體系認證,已實現百噸級交付;3)鈷酸鋰產品在4.5V 基礎上繼續開發4.53V 以上電壓產品;4)全資子公司氫能科技新開發的第三代車載貯氫合金材料,成功運用于國際知名車企混合動力新車型,實現批量生產。
打造新業務成長曲線。1)磷酸鐵鋰方面,公司基于液相法開發的新款材料,低溫、循環優勢明顯,摻混協同效應得到多家客戶認可;2)磷酸錳鐵鋰方面,公司開發的高錳系產品逐步解決了容量、壓實兩大問題,能量密度在同類型產品中有明顯優勢,初步滿足客戶需求;3)鈉電方面,完成第一代用于儲能領域的層氧鈉電正極材料開發并通過客戶認證,開發聚陰離子體系鈉電正極材料送客戶小試評價;4)補鋰劑方面,高穩定性補鋰材料工藝已定型,并完成客戶批穩驗證。
維持“強烈推薦”投資評級。上半年需求增速放緩、產業鏈去庫存等因素導致公司業績下行,我們調整盈利預測,預計2023-25 年歸母凈利潤7.0/10.5/14.1億元,對應市盈率24/16/12 倍,考慮到公司高電壓技術優勢以及新業務成長性,維持“強烈推薦”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銷量不及預期、技術路線變動、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新項目建設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