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滾動 >

中新觀隴“新聞+”作品聯展第11站:身在慶陽游隴原 展覽里的“科技與狠活” 熱點

2023-07-02 17:46: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6月26日至30日,中新觀隴·新聞報道暨書法繪畫影像作品聯合展走進慶陽,開展為期五天的展覽。 高展 攝

中新網蘭州7月1日電 (楊娜 閆姣 高展)“董志塬上細雨至,又是春到隴東時。只要吃得耕種苦,何懼人生有些遲。”甘肅省慶陽市氣象臺臺長路亞奇讀完一首描寫雨水節氣的打油詩,感覺頗為有趣,能在一場展覽中看到和氣象相關的知識,這是此前沒有的經歷。


(資料圖)

6月26日至30日,中新觀隴·新聞報道暨書法繪畫影像作品聯合展走進慶陽,開展為期五天的展覽。展覽吸引了當地黨政機關及各行各業的愛好者前往參觀,大家紛紛表示,此前從未看過類似的展覽,半個小時的時間好像游覽了一遍甘肅各地,通過書法、繪畫和影像作品,欣賞美景、品味美食。

圖為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右三)一行參觀展館。 高展 攝

路亞奇和同事們抱著好奇的心態前來參觀,對繪畫加打油詩形式展示的《二十四節氣》的作品頗感興趣。“看到子午嶺、董志塬這些慶陽特色景觀都出現在了繪畫中,覺得用這種形式解釋專業知識,非常生動。”

看完展覽,路亞奇以自己研究較多的子午嶺為例介紹說,慶陽境內有很多可以通過攝影圖片以及繪畫作品展示的元素,在觀看展覽之前,他沒有想到還能用這樣的方式向大家科普氣象知識,今后還可以重點圍繞黃土高坡災害性天氣、農作物、林業等內容,用作畫或者書法形式,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形象化,解釋得更加生動。

慶陽市委書記黃澤遠表示,此種“新聞+”的形式非常有價值,將甘肅一些特有的元素進行了放大,并用獨特的視角、方式、語言進行報道。同時也是對記者文化素養的提升,通過書法和繪畫的形式表現新聞,增加了獨特視角,增強了傳播效果。

圖為參觀者在《二十四節氣》作品前拍照。 高展 攝

該展覽由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聯合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巴子畫話等機構和業界人士,邀請全國多位書法家和繪畫師結合中新社日常采寫的新聞作品,探索創新報道和傳統書畫藝術的融合表達。

展覽分為《每周一詞》《周周有畫》《二十四節氣》《影像作品》《國際傳播》五個篇章,選擇一句詩、一幅畫、一張圖,或配以相似且貼近生活的新聞作品“以文釋書”,或配以詼諧幽默、朗朗上口的打油詩,令人看一眼便能記住。

古稱慶州的慶陽市地處甘肅東部,有“紅色圣地、岐黃故里、農耕之源、能源新都、隴東糧倉”等美譽。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復同意甘肅省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樞紐設立慶陽數據中心集群,重點服務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慶陽由此也成為全國“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東數西算”四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城市。

圖為慶陽市稅務系統工作人員參觀展覽。 高展 攝

能在展覽中看到對慶陽的報道,慶陽市黨政專用通信局局長王景春感覺親切又新穎,“看了很多展覽,把書法、繪畫、影像融合在一起還是第一次見,把所有新聞作品融合在一塊,也是一種新的呈現方式。”提及展覽中通過繪畫形式表現的“秦州攪團”,他說慶陽人也吃攪團,也有很多有關的方言諺語,相信改編成打油詩也會受到觀眾喜愛。

在慶陽看到了甘肅省全省的發展變化和新鮮事,還能看到國際傳播的相關內容,慶陽市地震局干部陳曉麗看完展覽后感慨道,這次展覽讓她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從沒有去過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看完展覽得知臨夏有西北“小洛陽”的稱號,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去觀賞臨夏牡丹,賞美景、吃美食。

此次聯合展由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主辦,中新社國際傳播集團甘肅分公司承辦,慶陽市委宣傳部、慶陽市美術館協辦,甘肅銀行、紅川酒業全程支持。巡展的書法作品由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提供,面向公眾免費開放。慶陽展覽結束后,還將赴臨夏、甘南等市州,以及蘭州新區展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