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的反攻行動有實質(zhì)進展之后,美西方對基輔的支援,終于又開始大方了起來。坦克、導彈、裝甲車,能給的,美西方都給了;甚至,連不能給的,比如F-16戰(zhàn)機,美國也準備給烏克蘭。
【資料圖】
不過,這里就有一個問題,F(xiàn)-16戰(zhàn)機要和俄軍作戰(zhàn),應該從哪里起飛才好。有人就會說了,這還用想,當然是從烏克蘭機場起飛了。
按理來說確實是這樣,但問題是,一來,烏克蘭的主要機場會被俄軍重點轟炸,F(xiàn)-16戰(zhàn)機這種東西,又貴又稀少,要是還沒發(fā)揮出多大作用就被炸了,那不止是美國會難過,連烏克蘭自己都痛心。畢竟,像這樣重要的裝備,美國也不可能總是支援給烏克蘭,或許兩三次就頂天了,等于說,俄軍毀一架,烏軍就少一架。
二來,就算美國破天荒大方一次,舍得多給烏克蘭支援幾次F-16,或者,搭配完善的機場防御體系,不怕俄軍轟炸,但關鍵是,烏軍沒有過維護F-16的經(jīng)驗,這同樣也是一個難點。
所以,單純從軍事上考慮,最好的選擇其實是,F(xiàn)-16從波蘭等國的機場上起降。但這同樣又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交戰(zhàn)國”的界定問題。
在“國際法”中,關于“交戰(zhàn)國”的界定,有兩點要特別關注,一是,有沒有存在“交戰(zhàn)想法”;二是,有沒有存在武裝沖突的事實。只要存在這兩點,就可以算是“戰(zhàn)爭狀態(tài)”了,也就是可以被認定為“交戰(zhàn)國”了。
具體到這件事,如果說美西方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還算是打擦邊球,可以說自己沒參戰(zhàn),也勉強說得過去;那么,飛機從本國機場起降,和俄軍作戰(zhàn),就絕對算得上是交戰(zhàn)國了,再怎么狡辯都沒有用。
換句話說,就是一旦美西方國家這樣做了,俄羅斯完全可以將這些國家列為交戰(zhàn)國,對他們進行打擊行動,這在法理上也是站得住腳的。所以,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一個美西方國家敢對烏軍開放機場。
同樣的道理,放在臺海問題上也是一樣。日韓、菲澳等國,一直叫囂著“臺海有事就是自己有事,到時候一定幫助臺當局對抗大陸等”,這其實也是走在“成為兩岸沖突交戰(zhàn)國”的道路上。
而一旦以后臺當局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臺海地區(qū)真的爆發(fā)沖突,日韓等國又為美軍介入提供機場、港口的時候,那么,就算這些國家沒有派兵參與進來,也同樣可以算得上是交戰(zhàn)國。因為這既符合了有“交戰(zhàn)想法”,又符合了有武裝沖突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是想對他們實施打擊行動,那完全是有理有節(jié)的。而中國這樣做的可能也是非常大的,畢竟,一旦真的下定了決心,我們絕不會按照美國想要的計劃來走,將戰(zhàn)場放在別的地方才是上上之策。
因此,一旦“臺海有事”,日韓等國如果真的敢搞動作,那必然會遭受到解放軍的猛烈打擊,沒有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