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胡歌憑這片終于拿到影帝!《不虛此行》:一個不愿妥協的i人生活觀察筆記

2023-09-09 15:09:26 來源:影吹斯汀

【版權申明:本文為@影吹斯汀 獨家原創稿,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襲or轉載,違者必究!】

熱鬧的暑期檔結束,一部“非常安靜”的國產電影將接棒于今日正式上映——曹保平監制、劉伽茵編劇并執導、胡歌領銜主演的《不虛此行》。


(資料圖片)

影片入圍了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并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與拿獎的風光和熱鬧完全不一樣,這是一部調性相當舒緩、平靜的電影,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大概可以形容為“一個典型i人的內心剖白”。

無論敘事節奏還是關照主題,乃至攝影、美術風格,《不虛此行》都跟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國產片、特別是國產娛樂片相去甚遠。

遠離快節奏、強刺激、眼花繚亂的各類元素,這部電影跟胡歌飾演的男主角聞善一樣,沉默、寡言、自閉、慢條斯理的外表下,包裹著細膩敏銳的情緒感知、時刻不停的思考和自省、對人與人之間單純溫暖真摯情感的向往。而這些,本該是人性最簡單的底色。

生活如此匆忙,大家都在拼命向前追趕。《不虛此行》反其道而行之,講的是一個“掉隊人”的故事。

胡歌飾演的男主角聞善,專業是戲劇影視編劇。因為行業不景氣等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接到合適的“活兒”。他的同學、同行們都紛紛轉去給各種不入流的爛片爛劇寫本子,聞善卻始終不愿隨波逐流,寧愿落魄賦閑在家。

后來機緣巧合,在去殯儀館采風的過程中,他認識了能說會道的銷售人員潘聰聰(白客 飾),后者勸說他接下為逝者寫悼詞的工作,暫且維持生計。經過一番糾結考慮,聞善同意接下這份工作,并逐漸成為了在“業內”備受推崇信賴的“寫悼詞的人”。

從窺探人物內心世界的角度,觀眾大抵可以為聞善之于這份工作的選擇找出充分的合理性:一個內向的、社恐的、常年獨居的、有自我要求的單身男子,這份工作不需要面對復雜的職場人際關系,不需要經歷躲不開的職業社交,不需要遵守刻板的職場規則……只需獨自一人,面對客戶,傾聽他們的訴求,并得到他們應有的尊重。

而寫悼詞本身對于一個從事編劇工作的人來說,也是觀察剖析總結人生的一種方式。

影片的主體故事就由聞善和他遇到的五組客戶組成。通過和委托人的溝通、交談,逝者的形象、個性、生平逐一展現到聞善和觀眾面前,而在由逝者和委托人構成的種種關系里(家人、同事、網友……),社會百態、人情冷暖便也無比真實地躍然于觀者眼前。因為,人在面對生死的時候,往往才是最誠實的。

編導為聞善選擇的這五組客戶,職業、生活背景、社會階層皆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處在生活及各種關系的“撕扯”之中,這也是絕大多數正常社會人生存著的樣子。

和他們的“復雜”相比,聞善更像一個超凡脫俗的局外人、觀察者。孑然一身、自主選擇并竭力維持與社會關系(親情、友情、愛情)的隔絕。

在這種關系架構下,寫悼詞的聞善和他的客戶之間,很容易便形成了一種清晰的鏡像關照——在各種社會、生存關系中撕扯著的俗世成年人,通過聞善這面鏡子,撕開了各自和諧外表下的隱秘傷痛。

看上去相親相愛的兄妹三人,卻在豪爽熱心腸的大哥猝然離世后,掀起了彼此指責對方說謊、記憶錯亂、爭家產之類的不堪戰爭……

飛出小山村、北漂二十余年才終于在大城市扎下根來的中產,在年邁的父母眼里,既是驕傲、也是遺憾。驕傲他努力打拼下來的這一切成就,也遺憾他日漸稀少的交流和陪伴。而視角轉換到這位中產中年,看似風光充實的忙碌背后,隱藏的仍然是對于生活無法掌控也輕松不起來的巨大焦慮、不安、危機感……

年輕的創業公司合伙人過勞猝死,有情有義的伙伴們眾籌為他舉辦葬禮,而后便打算一拍散伙……

豁達樂觀的“癌圈”名病友,時刻用自己的精神頭鼓勵著身邊人,不曾想內心深處也隱藏著曾經被出軌、險些被拋棄的難堪過往……

小有名氣的網絡配音界“大神”,不想也是網暴的受害者……

傾聽這些故事的聞善,是冷靜清醒的鏡子,也是溫柔耐心的陪伴者。在人人都馬不停蹄追求效率的當下,在沒幾個人愿意真正靜下心來傾聽別人、甚至是自己內心的當下,堅持活在慢節奏里、細膩敏感的聞善,讓那些人內心深處無處安放的“人之常情”,有了被沉淀和攤開的出口。

與此同時,這些令人唏噓也充滿塵世煙火氣的故事,也成了聞善自己內心的鏡子,照見別人之后,自己也被觸動、被治愈。——追求純粹情感的個體,往往都是孤獨的。想要接收暖意,也需要適時打開一點自己。

影片的調性很“精神”層面,但故事的情節細節卻非常真實“貼地”。

聞善,這個艱難北漂著的落魄文字工作者,終于沒有自帶主角光環住豪宅、穿名牌。蝸居在一個老舊小區的出租屋里,出行工具是自行車,回家喝水抱起的是堆了一堆的平價礦泉水瓶子——他甚至不愿用一個非一次性的水杯,這些有意突出的生活小細節,都構成了對人物性格非常傳神的刻畫。

外來中年中產看似擁有了一切實則一刻不敢松懈的焦慮,海淀媽媽雞娃的狂熱和效率,中關村大街上每天上演的成功or失敗的創業故事……聞善客戶帶來的這些情節和畫面,能讓每一位身處、經歷過這座城市打磨的人感同身受。

什么樣的人生才算“不虛此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無論如何,能夠慢下來、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明白自己珍視和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盡量不留或少留遺憾。

《不虛此行》是一部返璞歸真、也是“反主流”的電影。如同快節奏人群中格格不入的聞善一樣,它也需要觀眾放下固有的娛樂性期待,走進人物內心,體會平時察覺不到or不愿正視的情感需求。

當然,或許,這也只是i人創作者和觀眾們的一廂情愿。不需要思考那么深、探尋那么多人生真相、在花花世界里也活得挺快樂的e人們,也沒什么不好。

最后說一句,憑聞善拿到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的胡歌,于此終于有了大銀幕代表作。導演說他是這個角色的天選之人,他說在這個角色身上看到了外人沒機會看到的自己,最終,他的確在鏡頭前呈現出了一個遺世獨立的、典型處女座i人的精神和生活狀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斯汀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