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瀘州市瀘縣:龍眼龍蝦雙豐收 喜迎八方賓客

2023-09-08 21:00:03 來源:騰訊網

金秋時節,瀘州市瀘縣龍眼龍蝦迎來了 “雙豐收”,喜迎八方賓客。今年,瀘縣龍眼種植面積20.3萬畝、稻蝦種養面積15萬畝,預計龍眼產量7萬噸、小龍蝦產量1.2萬噸。


(資料圖)

近年來,瀘縣把產業振興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著力打造晚熟龍眼、川南早蝦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在節日的帶動促進下,瀘縣龍眼、龍蝦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形成新的消費增長極,龍眼、龍蝦產業逐步實現集聚化、優質化、品牌化、現代化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瀘縣“三農篇章”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錨定產業化目標 打造“甜辣經濟”新引擎

瀘縣龍眼具有1500年的種植歷史,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是全國龍眼分布最北緣、最晚熟地區,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南亞熱帶名優作物龍眼生產基地”,素有“內陸龍眼種質基因庫”“中國晚熟龍眼之鄉”美譽,先后榮獲世界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殊榮,今年總產量預計達7萬噸,已成為瀘縣第一大水果產業。

憑借長沱兩江水源和糧食生產大縣優勢,瀘縣因地制宜探索“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編制《瀘縣早蝦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巴蜀魚米之鄉”瀘縣示范區發展規劃》,聯動重慶永川、江津和四川隆昌、合江等周邊地區,共建100萬畝“巴蜀魚米之鄉”,打造“瀘縣早蝦”優勢產業新增長極。2022年,全縣稻蝦種養戶數達2.2萬戶,發展稻蝦種養面積12萬畝,小龍蝦產量1.03萬噸,產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直接經濟價值達4.1億元。今年,全縣早蝦中的“炮頭蝦”價格最高達128元/斤,2小時直達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1—3月“早蝦”平均價格維持在50元/斤以上,創下了歷史新高。

深耕創新化發展 筑牢“雙龍產業”新優勢

自2019年起,瀘縣大力實施龍眼良種高換項目,引進推廣高寶、寶石1號、秋香、冬香等新品種,建成龍眼高換示范園12個,帶動農戶自發高換良種4萬余畝。目前,全縣龍眼種植面積達20.3萬畝,潮河、太伏、海潮等鎮種植面積達4萬畝以上、有機龍眼認證面積達2萬畝。2022年,部分新品種初投產,均價達30元/公斤,畝產值翻2番。

持續探索創新適合瀘縣發展的“3411”、“雙稻雙蝦”等特色稻蝦種養技術模式。3411是指一年收獲3季,畝產400斤小龍蝦,產1000斤稻谷,收入1.5萬元;“雙稻雙蝦”是指中稻+再生稻和臺灣大頭蝦+小龍蝦,畝產水稻1300斤、蝦300斤,收入1.7萬元。錯位發展“臺灣大頭蝦”“冬晚蝦”“春早蝦”等高價高質產品,大幅提高稻田利用價值,實現每畝“千斤糧、萬元錢”的目標,不斷鞏固獨具瀘縣特色的產業新優勢。

突出品牌化提升 培育產業升級新動能

依托龍眼專合社、宴美冷鏈物流公司等龍頭企業,建立瀘川龍眼產業聯盟,深耕龍眼精深加工研發延伸“產業鏈”,著力開發凍干龍眼、龍眼酒、龍眼酵素、龍眼蜂蜜等衍生產品,形成“生產—冷運—冷貯—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模式,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0—4000元/年。

深入挖掘“稻蝦”產業鏈延伸效益,打造集生態種養、精深加工、健康餐飲、農文旅融合一體的稻蝦全產業鏈,打造區域“蝦稻米”“稻田蝦”等優質品牌,實現“接二連三”產業融合快速發展。

聚焦大眾化需求 激發群眾消費新活力

針對龍眼保鮮期短的特點,瀘縣利用凍庫、冷藏車、冰柜、泡沫箱等設備降溫保鮮,并逐步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延長龍眼鮮果保鮮期;通過“互聯網+微電商+快遞小鎮”模式,在抖音、淘寶等平臺開通線上直播,采取線上下單、產地直發等一站式產供銷服務,通過快遞超市代收代發、快遞進村,讓電商、果農足不出村即可寄遞,實現省內24小時內送達、省外48小時內送達。

舉辦美食節、“龍城杯”直播電商大賽、“醉美瀘縣”高校直播電商節大賽、農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在瀘縣潮河鎮、玄灘鎮、太伏鎮設立分會場,開展“種植大戶座談會”“龍眼采摘”“龍眼新品種品鑒評優”“九月龍眼飄香 星空露營賞江”“龍眼特色美食”“龍蝦品鑒”“龍蝦趣味體驗”等系列主題活動,打造豐富多彩的消費新場景。(曾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