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諸葛亮在戰略執行方面并不突出-看點

2023-06-27 22:51:54 來源:星島環球網


(資料圖)

《史記》中司馬遷記載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么一句話,大家都經常用在形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身上,但是,客觀來說,真實歷史里的諸葛亮,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樣厲害,今天就來細數一下,諸葛亮的重大失誤。

首先,諸葛亮身為一名受到器重的軍師,在軍事方面,諸葛亮并非《三國演義》中的神機妙算,事實上,諸葛亮相比于蜀國其他的謀士比如龐統、法正、馬良等人都是相形見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后,依舊是屢戰屢敗,只不過敗得沒有那么慘罷了。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的時候,東吳豪杰還就此嘲笑過他。

或者大家會想,劉備能夠成就大業,最大的功臣不就是諸葛亮嗎?沒錯,諸葛亮的戰略水平的確是當時一流,隆中對中設計的三分天下之計對劉備集團十分有針對性,但是,光有計劃,沒有執行,也是無濟于事。

而諸葛亮在執行戰略方面,著實沒有什么突出貢獻。三分天下的第一步,荊州的成功占領,是依靠荊州當地大族馬家的幫助,其中,馬家的馬良,才是為劉備設計先奪取荊南,再圖謀荊北,避開東吳和北魏的紛爭,先積攢足夠的實力,亂中取勝,到時候便可坐收漁翁之利的妙計;戰略的第二步,就是西取益州。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的記載,龐統才是入川的謀士,這一方面可以說是龐統初入劉備軍中,需要立功的機會,可是,細究下來,還是有諸葛亮不擅長兵略的原因,因此,龐統才跟隨劉備出征,最終,龐統也以生命為代價,幫助劉備順利占據了益州。

三分天下的第三步,是北伐漢中,這場戰役是完全屬于法正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系列針對曹操的戰術,實際是出自于法正之手,只是羅貫中為了塑造諸葛亮的神人形象,才移花接木,令諸葛亮受了這個功勞。

大家可能要說了,那么龐統、法正、馬良三人都去世后,諸葛亮屢屢北伐有功,這不是他能力的體現嗎?實際上,早在北伐之前,諸葛亮獨掌大權的時候,他所犯下的失誤,就使蜀國早早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那就是北伐平定漢中之后,次年法正便因病去世。這樣一來,蜀國可堪大用的謀士又只剩下了諸葛亮,諸葛亮卻就此犯下一個極大的錯誤。

蜀軍新下漢中,在荊州防守的關羽正是對荊州北部曹操的地盤發動攻擊的最佳時機。表面上看,曹操新敗,銳氣盡喪,這的確是個好的進攻機會。可是,諸葛亮過于天真了,因為,天下三分,荊州并不是只有曹操想要,東邊的孫權還不是想要,因此,沒有考慮到東吳的因素,關羽受命出征也不會多加提防,雖然關羽自己占主要原因,但身為主帥的諸葛亮的錯誤決定也是失卻荊州的一個原因。

其次,蜀國雖然大勝,但是漢中一戰,曹操的元氣沒有收到過大的損失,畢竟魏國的地盤要比蜀國吳國加起來都不差多少,恢復十分迅速,依照曹操之能,舉國之力守住個荊北,并非難事,而反觀蜀國,此時益州已經耗費了積攢多年的人力物力,難以對荊州戰事有多少幫助,直接的證明就是關羽死后,劉備過了好些年才能御駕東征。因此,諸葛亮的正確決定,應該是繼續休養生息,安撫孫權的同時也要提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