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21日,記者獲悉,兩江新區社會保障局獲評重慶市法治人社建設工作優秀單位。
在全國自貿區中率先打造勞動關系服務驛站、成功創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工業園區”、組織“和諧大講堂”活動培訓上萬人次……兩江新區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但堂文表示,新區將持續聚焦依法治理,全面履行行政職能,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一體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全力爭做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單位,助力實現人社工作在法治保障下再升級、再優化。
在全國率先打造自貿區勞動關系服務驛站
兩江新區社保局聚焦服務對象需求,連續六年開設“和諧大講堂”,為企業HR解讀用工管理、爭議處理等政策,截至目前,已線上線下培訓上萬人次,舉辦40余期。同時,選取惠企便民政策點,制作22部宣傳動畫短片,在多個平臺開展廣泛宣傳。
“和諧大講堂”系列培訓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新區在全國自貿區中率先打造兩江新區自貿區勞動關系服務驛站,提供調解、培訓、心理咨詢等服務110余場,獲評全市先進典型。自調解中心成立以來,調解仲裁審結勞動爭議2000余件,仲裁調解數1600余件,調解率達8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自貿區員工在勞動關系服務驛站職工書屋閱讀。
成功創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工業園區”
2022年,新區成功創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工業園區”,打造了全國金牌調解組織“自貿試驗區勞動糾紛調解中心”。今年以來,兩江新區強化法治力量統籌運用,新設法制審核人員5名,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均獲優秀等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檢查用人單位100余家,注重以易發、頻發違法問題的行業和企業為重點開展稽核監管,受理投訴118件。
依托西南政法大學在自貿區開展勞動糾紛調解服務。
化解糾紛矛盾方面,兩江新區創新構建起勞動糾紛“3+3+8+N”多元調處機制。攜手西南政法大學打造“勞動仲裁委+高校”合作模式,成功調解案件2000余件;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委托律師事務所成功調解案件1000余件;在100余家企業建立調解組織,在街道、園區設立多個法律援助服務點和服務中心,形成“企業+街道+園區+區級”四級調解治理網絡。
打造暖心服務品牌,為企業減負16.9億元
兩江新區社保局以惠民有感為工作導向,著力延伸服務網絡觸角。深化“15+5”便民服務圈試點,在“1個區級+8個街道+55個社區”三級經辦服務模式基礎上,創新在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設立“政務惠企E站”,通過智能終端將高頻人社服務事項下沉至街道、社區、銀行、園區、小區,打通便企利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社保就業高頻業務入駐兩江軟件園“政務惠企E站”。
在業務辦理方面,力爭為企業、群眾提供多維便利服務。推行告知承諾和容缺辦理制度,大力減材料、環節、時限,行政許可即辦比例91.6%,全程網辦比例100%,承諾時間壓縮比97.5%,居全市前列。
工作人員接待“無假之保”假日服務的預約群眾。
此外,打出“減緩返補擴”政策組合拳,推出23條助企紓困政策包,為3萬余家次企業減負16.9億元。創新推出“無假之保”假日預約暖心服務,提供周六全天預約坐班服務2萬余次,獲評“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創新十佳案例”。開設兩江社保政策咨詢熱線,累計提供答疑服務36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