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一季報竟然交出0蛋,這個新能源龍頭危險了!

2023-06-23 13:08:05 來源:新能源大爆炸

01

維斯塔斯龍頭地位岌岌可危


(資料圖)

雖然國內風機廠商過去十年發展迅猛,但老牌風機廠商維斯塔斯在全球范圍依然屬于行業龍頭。

2022年,維斯塔斯全年總營收為144.86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098.84億元),毛利潤 1.1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8.95億元)。對比國內風機龍頭金風科技,2022年總營收462.54億元,凈利潤24.64億元。

很明顯,雖然維斯塔斯在營收方面還是遙遙領先,但在巨卷無比的中國廠商的競爭下,這些國際巨頭也遇到了盈利困境,甚至凈利潤遠遠少于金風科技,當然,維斯塔斯去年的凈利潤不理想,跟去年行業比較艱難也有關系,但參考其他行業的國產替代化進程,未來這些巨頭們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也幾乎是確定性的。

2023年Q1,維斯塔斯營收28.2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214.60億元),毛利潤1.8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4.26億元),金風科技則是營收55.65億元,凈利潤12.35億元。雖然由于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下降,維斯塔斯的利潤情況有所改善,但凈利潤率依然是遠遠不如金風科技。

營收的季度分布來看,從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依次增長,倒是跟國內的風機巨頭的業績季度分布基本一致。

從營收貢獻上看,2023年第一季度海陸風機創造營收20.23億歐元,占總營收的71.51%,仍是絕對主業,其中,陸上風機17.85億歐元,海上風機2.38億歐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均實現增長。

訂單方面,2023年Q1,維斯塔斯新增風機訂單3.303GW,全部為陸上風機訂單,海上業務考了個0蛋!

說實話,看到這個數據還是挺驚訝的,好歹也是全球風機龍頭,關鍵維斯塔斯這些年也一直在雄心勃勃地推進海風業務,甚至不惜重金從三菱重工手里收回全部海上業務,但即使如此,今年一季度海上風機訂單依然沒有任何收成,龍頭的面子該往哪里擱呢?

雖然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沒有在一季報中單獨披露來自海風的訂單,但應該不至于0蛋,尤其是明陽智能,去年1/3的訂單來自海上風電,在海風加速的情況下,即使來自海風的訂單占比不提升,也不至于一個季度零收獲。

從區域上看,維斯塔斯一季度最大市場是美洲,占比65%;其次為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占比31%;亞太地區僅僅拿下130MW,占比4%。大本營在歐洲的維斯塔斯,卻在美洲混得風生水起,屬于是墻里開花墻外香了。

亞太地區由于中國這個超級卷王的存在,維斯塔斯在很多年前就不行了,不過話說回來,維斯塔斯在歐美市場的強勢,也驗證了風電行業具備較強運輸半徑的觀點。

02

敗走中國

維斯塔斯目前在手訂單量為20.596GW,其中陸上風機訂單18.605GW,海上風機訂單1.991GW。陸上風機最大市場在美洲,海上風機最大市場在亞太地區,目前尚無美洲海上風機在手訂單。

可以說,對于維斯塔斯而言,如果后續不能盡快在海上風機上取得突破,尤其是在歐洲市場的海上風機上取得突破,未來它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道理很簡單,亞太地區這個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它幾乎無法再染指了。歐洲則是除了中國外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又是維斯塔斯老本營,如果連老本營的海上風電訂單都拿不下來,放眼全球,它更無法跟中國企業PK了。

交付方面,維斯塔斯2022年全年交付13.328GW,其中,海上風電機組交付888MW。今年一季度,維斯塔斯總共交付風電機組總計2.317GW,其中,陸上2.103GW,海上214MW。由于風機銷售回款分多個階段,沒辦法估算維斯塔斯海陸風機單價,但基本上比國內廠商單價高是跑不了的,這其實也是中國企業能走國產替代化路徑的法寶— —低成本造就低價格,用價格換市場,搶占乃至最終壟斷市場。

一季度,維斯塔斯交付的主要市場地區前五依次為巴西、德國、美國、法國、英國,在本國丹麥交付僅10MW。

今年一季度,維斯塔斯在大陸未有風機交付,僅僅在臺灣交付17MW,中國市場占總交付量的比例為0.73%。即使是去年全年,交付數據依然慘淡,在大陸僅僅交付54MW,甚至都比不上臺灣的126MW,中國市場占總交付量的1.35%。

作為曾經中國風電市場的先驅和龍頭,在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大風電市場的時候,維斯塔斯卻已經敗走,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維斯塔斯也不用懊惱自責,這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在過去很多領域以及未來,這樣的事情還將持續發生。

03

風電龍頭的先發優勢

除了風機業務,運維業務也是維斯塔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22年維斯塔斯運維業務貢獻營收31.55億元,營收占比為21.78%,今年一季度運維業務實現營收8.06歐元,營收占比提升到28.49%,大幅度提升跟一季度全球風機銷量不景氣也有關。

今年一季度,維斯塔斯在手的運維訂單高達310億歐元,其中,陸上風電運維訂單275億歐元,海上風電運維訂單35億歐元,這塊業務后面的潛力還非常大,老牌龍頭的底蘊還在。

此外,作為老牌風機廠商,維斯塔斯也有經營風場業務,目前累計在手風資源總計32GW,主要分布為亞太地區15GW,歐洲中東非洲9GW,美洲8GW。今年一季度新增風資源1.1GW,實現風場投產50MW 。

可以看到,雖然維斯塔斯的風機業務在亞太地區早已經不行了,但經營的風場資源卻是最多的,主要還是占據了先發優勢,不過隨著風機業務在亞太地區的收縮,維斯塔斯后續的風場業務只能期待其他地區的貢獻了。

維斯塔斯的2022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簡單看下來,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風電行業的變化。國外的行業龍頭雖然可以依托行業較強的運輸半徑,憑借先發優勢,依然活得不錯,但卻無可避免和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進行強力競爭。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企業卷得越來越厲害,風電行業整個環節成本快速下降,加上國內企業開始加速出海,海外巨頭的運輸半徑優勢逐步弱化后,國內企業的全球市占率將加快提升,原來的巨頭們的日子也將越來越不好過。

這在過去很多行業已經證明過了,在風電行業也將再一次證明,國產替代化是很多行業的重要投資邏輯,并非虛言。

當然了,我們也要認識到,國產替代化雖然是必然會發生的,但也需要一個過程,非一日之功,所以看待企業必須更加全面,國產替代化可以作為邏輯之一,但不能是唯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