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楊朝清
近日,多地公布高考分數線,一些高校錄取通知書樣式再次“翻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首次以“復活”的開化紙為載體,中山大學錄取通知書禮盒里有學校定點幫扶的云南省鳳慶縣的普洱茶餅,收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子都將得到一份可以登上火星的“超級涂層”,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中有兩枚來自周恩來總理故鄉淮安的蓮花種子。
對于翹首以盼的新生們來說,錄取通知書蘊含著一所大學的文化。在數字化時代,新生們通過互聯網已經提前了解了錄取信息,錄取通知書“信使”的功能有所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高校不僅在錄取通知書的設計上別出心裁,也在禮物上精挑細選。
“錄取通知書上新”不僅是一種物質饋贈,也是一種精神滋養。“復活”的開化紙作為科技創新的成果,呼喚新生們要在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中再創輝煌;“錄取通知書內有普洱茶磚”飽含“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共同體意識,呼喚新生們要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可以登上火星的“超級涂層”蘊含著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精神,激勵新生們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兩枚蓮花種子的寓意是新生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隱伏著對不蔓不枝“花中君子”的精神追求。
一張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承載和傳遞的精神內涵是厚重的。許多高校越來越清晰而深刻地認識到,錄取通知書也是一個無形的課堂和育人的載體。通過快遞寄送到新生們手中的錄取通知書,不僅是物品的流轉,也是文化的傳遞。“錄取通知書上新”不僅是表達方式的變革,也是文化傳承的創新。
在現代社會,大學并非封閉的象牙塔,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高校的人才培養也不能自彈自唱、孤芳自賞,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心懷“國之大者”,是大學應有的責任和擔當。“錄取通知書內有普洱茶磚”不僅見證了一所大學對欠發達縣域的牽掛與溫暖,也是東部發達省份與西部欠發達省份之間厚重的“山海情”。
厚植家國情懷,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是青年學子應有的歷史責任與時代擔當。錄取通知書雖然不會說話,但大學與新生們卻借此進行了一次無聲的符號互動——將“小我”融入“大我”,將學習奮斗的目標與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這或許就是錄取通知書作為大學“第一課”帶給新生們的啟示。
從錄取通知書里感悟家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見證著高校的良苦用心。對于新生們而言,考上理想的大學并非奮斗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錄取通知書像一盞燈,照亮和溫暖新生們前行的道路。(楊朝清)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