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書家竟是蘇軾“夢中情人”,作品是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
蘇軾是當代不少文藝青年的偶像,有才華、會享受,還是一位“資深吃貨”,性格也是樂觀開朗,這樣的人誰不愿意與他相處呢?而蘇軾自己,也有一位偶像,他曾經動情地說:“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眸子瞭然光可燭”。
林逋
【資料圖】
這位蘇軾的“夢中情人”就是林逋。蘇、林二人從未見過,更不會有什么交集,但蘇軾卻在夢中被林逋的眼神打動,這倒是一件奇妙的事。林逋,字君復,謚號和靖,后人多稱他為“和靖先生”,宋乾德五年(967年)生于浙江奉化。
林逋《自書詩卷》
林逋才高八斗,卻不慕名利,性格孤傲沉靜,他向往的是隱逸的生活,常與高僧大賢往來,后來干脆隱居起來,以梅花為妻,以仙鶴為子,“梅妻鶴子”的典故便來于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林逋的才名并沒有隨著他的隱居而銷聲匿跡,宋朝君主都曾請他出山,但被他拒絕。據說林逋去世時,宋仁宗流淚掩面。
林逋的才學、境界決定了他的書法格調自然非常人能比,這一點也類似于王陽明的書法。國家在2012年曾公布一批永久禁止出境的書法真跡名單,它們件件都是一級文物,林逋的《自書詩》榜上有名。
林逋一直以“隱士”形象流傳,他的書法中處處流露自然率性之氣,而這種風格被專家們認為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先河。“宋四家”都算是林逋的“粉絲”,黃庭堅在《跋周子發帖》中說:“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臺、林和靖矣。”
在當時人看來,林逋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視金錢如糞土”的代表,他與李建中正因為有這些優點,不僅書法沒有任何弊病,氣韻也是一流。林逋筆法受唐代眾家和楊凝式、李建中影響較大:“其字畫尤工,遺墨尚當寶藏,何況筆法如此,筆意殊類李西臺,而清勁處尤妙。”
以《自書詩》為例,我們一起看看林逋書法奧秘。此帖包含詩五首,正文34行、285個字,以小行楷寫就,約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卷后有蘇軾、王世貞、王世懋、王鴻緒、董誥等人所寫跋文,這也進一步體現林逋在文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此帖尖鋒入紙,側鋒行筆,點畫瘦勁峭健,露鋒處比比皆是,不藏圭角。曾有人說:“林逋傷瘦,建中傷肥”,認為他的字過于瘦挺,但如果細看會發現其筆力驚人,筋骨內含,瘦而不枯、單而不薄。《自書詩》結字端莊工穩,章法行寬字疏,顯然受到楊凝式《韭花帖》影響。細看下來,全卷給人以清凈淡雅之感。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讀林逋的詩,賞林逋的字,都給人以凈心修身的愜意。愛國詩人陸游深有同感,他說:“君復書法又自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不食而飽”。
大家對林逋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