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動態 >

當前消息!重磅來了!證券公司“白名單”終于“上新”

2023-06-22 07:11:24 來源:金融界

久違了的證券公司“白名單”,終于“上新”!

6月21日,證監會官網公布2023年6月證券公司“白名單”,31家證券公司入選。


(相關資料圖)

與上一期(2022年6月)相比,本次白名單新增5家券商,分別為東方證券、東方財富、國聯證券、財通證券和西部證券;4家券商被“移出群聊”,分別是東北證券、國開證券、平安證券和招商證券。

來看詳情——

5家券商新進“白名單”

海通證券繼續缺席

時隔一年,證券行業終于等來了第8版“白名單”。

6月21日,證監會公布2023年6月證券公司“白名單”,共有31家券商上榜。

從名單來看,“白名單”并不“唯大者論”。除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頭部券商外,高盛高華、華鑫證券、中航證券等“小而美”的公司也在隊列當中。

盤點來看,本次“白名單”新增5家券商,分別為東方證券、東方財富、國聯證券、財通證券和西部證券。

其中,東方證券作為業內資產體量、業務規模等排名前列的大型券商,曾因長期缺席“白名單”而受到市場關注,此次終于成功進入“白名單”序列。

另外,在上一期“白名單”中首次調出三家券商,分別是華寶證券、西部證券、浙商證券。此次,西部證券重新回到“白名單”內,實現“一出一進”。

在東方證券、東方財富先后加入“白名單”后,業內始終未曾加入的頭部券商僅余海通證券。

回顧來看,海通證券在過去的一年以來繼續屢次被監管點名。2022年6月,因在境外子公司規范整改過程中存在多方問題,海通證券被證監會責令改正并對高管進行約談。此后,海通證券再因子公司整改進度緩慢,被上海證監局責令改正。

另外,2022年8月,海通證券還因新三板業務存在的問題,被上海證監局責令改正。近期,海通證券再因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項目“一督就撤”等問題,被上交所警示。

4家券商被“移出群聊”

盤點完新增券商,再來看看被“移出群聊”的4家券商,分別為東北證券、國開證券、平安證券和招商證券。

其中,國開證券是在2021年9月發布的白名單中新增入列,不到兩年即被重新拿出,實現“一進一出”。

根據“白名單”動態調整機制,其名單確定主要是結合證券公司合規風控及業務風險情況,并需要經證監局初評,證監會內相關部門復核確定。

東北證券和招商證券兩家,均在過去一年內被立案調查。其中,招商證券于2022年8月被立案,事因2014年的上海飛樂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次月即公布處罰情況:招商證券被責令改正,“沒一罰一”合計6300萬元。另外,招商證券還在2022年兩度出現APP宕機問題,被監管連續點名。

東北證券則在今年2月被立案,上月公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東北證券涉嫌在豫金剛石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及持續督導期間未勤勉盡責,證監會擬沒收其保薦業務收入188.68萬元,并處以566.04萬元罰款。2022年6月,東北證券還因投資咨詢業務被吉林證監局責令改正。

另外,因在保薦樂視網上市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內控機制執行不到位,2022年6月,深圳證監局對平安證券采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監管措施的決定,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整體來看,自“白名單”制度實施以來,共調入9家公司,即:國開證券、財信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東方財富、國聯證券、財通證券和西部證券;調出7家公司,即華寶證券、西部證券、浙商證券、東北證券、國開證券、平安證券和招商證券。

“白名單”有何好處?

在這一次的通報中,監管繼續強調:“白名單”主要供證券監管部門使用,證券公司不得將其用于廣告、宣傳、營銷等商業目的。

不過,在證券公司分類評價采取“背靠背”方式、不再向社會公眾公布后,業內公開可查詢的證券公司評價方式也只有“白名單”最為靠譜。

在發布首份證券公司“白名單”時,證監會曾表示,為切實增加“白名單”公司的獲得感,將在總結評估監管意見書實行“白名單”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將更多的監管事項納入“白名單”管理,將有限的監管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切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被列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主要可以獲得以下三項“實惠”:

一是能減則減。對納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取消發行永續次級債和為境外子公司發債提供擔保承諾、為境外子公司增資或提供融資的監管意見書要求。

二是能簡則簡。簡化部分監管意見書出具流程。首發、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短期融資券、金融債券等申請,不再按既往程序征求派出機構、滬深交易所意見,確認符合法定條件后直接出具監管意見書。

三是創新試點業務的公司須從“白名單”中產生,不受理未納入“白名單”公司的創新試點類業務申請。按照依法、審慎的原則,納入“白名單”的公司繼續按照現有規則及流程申請創新業務監管意見書。

對于未納入“白名單”的證券公司,證監會明確不適用監管意見書減免或簡化程序,繼續按現有流程申請各類監管意見書。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作者: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