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營養餐有我愛吃的麻婆豆腐、炒花菜,還有橘子,種類豐富又好吃。”中午12時30分,在匯川區高坪街道高坪第一小學,學生王祎玲正坐在教室里享受著熱氣騰騰的營養餐。她告訴記者,在學校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飯菜,一個星期都不重樣。每天中午每位同學還可以領到一份“額外的餐點”,包含水果、牛奶或糕點。孩子們能吃上營養均衡且豐盛的營養餐,得益于匯川區2013年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學生在自助用餐
【資料圖】
高坪第一小學自2018年建校以來,便一直享受該政策福利。“學校一直嚴格按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為學生提供餐食,每位學生從最初的每天3元餐標提高到如今的5元餐標。去年,學校根據上級要求實施營養改善計劃‘5+2’供餐標準,在國家每餐補助5元的基礎上,家庭承擔2元餐補,為學生提供營養餐補貼,提高供餐質量,確保學生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匯川區高坪第一小學副校長羅盛中告訴記者,如今,全校1042名學生每天中午都能在學校吃到“營養餐”。
學生集中用餐
去年4月,在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基礎上,匯川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印發《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質行動的通知》,深入推行營養改善計劃“5+X”提質行動,提高供餐質量,提升全區農村學生健康水平。據統計目前全區所轄義務教育階段校點共76所,3萬余名學生享受到“營養餐”,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在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過程中,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也成為重中之重。
學生在自助用餐
據悉,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匯川區第十小學在2017年申請創建“互聯網+明廚亮灶”,學生、老師和家長可通過學校食堂內的監控攝像頭顯示器,看到后廚食材加工全過程,如發現問題可立即投訴。此外,學校還加強食材源頭把控,要求配送企業執行“三有”“兩要”規范,做好食品驗收、保管、加工等各環節,保障食材安全可靠、有源可溯、有據可查。
“我們學校食堂的食材都是由貴州吉倉商貿有限公司統一采購,蔬菜、水果、肉類都是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送達學校食堂,確保食材新鮮。”匯川區第十小學副校長吳碧發告訴記者,學校還邀請遵義醫科大學營養師按照學生身體需求定制食譜,嚴格按照食譜烹飪,真正做到讓學生吃好、吃飽。
全方位監控“明廚亮灶”
今年以來,全區143家公辦學校持證自辦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每年組織學校管理人員和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400余人次。“接下來,我們將持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推進營養改善計劃‘5+X’提質行動,加強各部門統籌協調,著眼重點環節,強化監管,保障學校食品安全,提高學生膳食營養,全方位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匯川區教育體育服務中心主任王笑表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瑩
編輯 劉娟
二審 李劼
三審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