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簡稱鄭州期貨論壇)7日下午舉行“對外開放”分論壇,與會期貨市場業者表示,中國期貨市場穩步推進高水平開放,“中國價格”越來越受到關注。
自2016年鄭州期貨論壇舉辦以來,“對外開放”分論壇已成為境內外期貨和衍生品行業探討世界衍生品市場形勢、跨境合作、風險管理經驗的業務交流平臺。
是次分論壇上,南華期貨總經理賈曉龍表示,中國期貨市場已逐步進入由量的增長轉為質的提升的關鍵階段,“配合中國企業逐步走向海外,擴大開放是中國期貨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穩步推進高水平開放,目前已有24個品種相繼實現對外開放,46個商品期貨、期權及股指期權面向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交易。
賈曉龍稱,這不僅讓“中國價格”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為全球交易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投資和風險管理工具。
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獲批在北京新設期貨公司。與會專家表示,更多境外交易者和機構的參與,既提升了中國期貨價格的國際權威性,更深化了境內外市場的合作與交流。
南華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朱斌向記者表示,穩固的制度框架是境外交易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好,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這就讓海外投資者更深地綁定了國內的衍生品市場,對中國的對外開放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基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