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郝東偉)從保定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保定市緊緊圍繞“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建設一個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目標,深入推進糧食安全夯基、高標準農田試點、設施農業突破、奶業振興跨越、龍頭企業騰飛等“十大行動”,加快構建供給保障有力、產業集群高端、生產方式綠色、發展集群高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守牢底線任務,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穩面積、攻單產、多增產,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產量穩定在400萬噸以上。堅決守住68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入選全國地市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市,到2025年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蔬菜、中藥材、肉類、禽蛋、牛奶、水產品等產量全面增長,市場供給充足有力,創建1個國家級特優區和7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今年“三夏”期間,保定市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1萬余臺,機收率達99.5%以上。 保定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發展特色產業,農業質量效益顯著增加。打造保北設施蔬菜、保南設施瓜果、保東設施果菜、保西設施食用菌“四大產業片區”,上半年保定新建各類棚室4.3萬余個,新增設施農業種植面積5.1萬畝,初步建成18個設施農業示范場景,6家蔬菜生產基地入圍環京蔬菜基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全國第二家中央廚房預制菜產業聯盟,在全省率先出臺“菜八條”支持政策,形成3大品類、6大園區、100家企業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格局。阜平縣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安國市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強化科技支撐,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深化。建成50個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帶動科技賦能、農民增收,為全球減貧提供保定經驗。加快打造“1+22+35”的數字農業應用場景,與中國農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8個縣(市、區)與中國農大建立合作機制,全面啟動國家保定農高區創建,聘任17名院士專家助力產業發展。建成51家博士農場,今年新簽約6家,帶動保定農業向高科技、高層次、集約化發展。首批裝配式高效日光溫室在高碑店智圖農業園區建成,探索了傳統設施農業向高效智慧農業升級的“保定模式”。
位于望都縣的河北華綠之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內,全數字化的金針菇培育庫,為食用菌創造了全年適宜的生長環境。保定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統籌項目建設,農業產業化加快突破。上半年,保定簽約農業項目20個,簽約引資額140億元,其中,上億元農業項目15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6家,市級以上聯合體71家。全市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564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350億元左右。家庭農場7200家,合作社13000多家,農業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發展到2190家,托管服務面積600.24萬畝次。以省級示范園為引領,市級園為骨干,縣級園為基礎,建成三級現代農業園區229個,規劃面積278.4萬畝,累計建成118.1萬畝,土地流轉85.5萬畝,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達到398個,注冊商標333個,284家工商企業、305家合作社參與園區建設,投資總額達349.65億元。
聚集資源要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出臺《關于高質量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多措并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力爭今年年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達到50%,100萬元以上的達到20%。
關注河北日報,了解更多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