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超過30億元!6月16日舉行的第二季度全市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微波電子產品生產基地、第三方現代藥品物流項目、醫療器械開發平臺項目等5個項目成功“落子”高新區。“項目的簽約,將有效推動我區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鏈條進一步發展。”高新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資料圖片)
高新區產業配套日益齊全,集聚眾多上下游企業,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品牌價值等均處于領先水平。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今年以來,高新區在項目招引力度和建設速度上大做文章,服務更多項目快建設、早投產,以一系列項目的“花式成長”,幫助特色產業“一鏈到底”。
在億和控股高端打印機及配套生產項目建設現場,內部裝修、外部場地綠化等工作正在同步展開。按照計劃,項目將在今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成為億和電子威海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打印機產業鏈條上的重要配套企業,億和當年選擇威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園帶來的良好配套條件。如今,億和開始計劃打造屬于自己的“產業園”。“整個產業園完成后,將引入完整的內部供應鏈整機生產模式,實現從部品模具開發,到量產試做、規模生產,再到整機組裝的‘一站式’研發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就在億和工地向西不遠處,高新區OA電子科技產業園的施工作業也在快馬加鞭進行。如今,園區里已落戶菱江新材料、創瑞精密工業等打印機產業鏈條上的關鍵企業。“高新區打印機產業鏈條愈發完整,我們推個小車就可以把產品運到合作伙伴那里。”入駐企業負責人這樣說。
完善“產業園”,豐富“產業鏈”,最大限度方便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對接。高新區積極推動一批產業園項目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鏈的集聚力不斷增強。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相關企業已超過500家,擁有包括富泰華、惠普、捷普、億和等在內的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產業發展優勢正在加速顯現。
扶持產業鏈相關企業增資擴產,加速產業“一鏈到底”,一批“潛力股”企業自建項目的建設,也為完善產業鏈條提供了新動力。
6月21日,在小石島海域,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剛研發生產的1500馬力的深海作業機器人正在進行下海實驗。同一時段,企業在位于雙島灣的新生產園區也在快速建設中:原有2.4萬平方米的廠房已改造完畢,新作業廠房和大型實驗用水池正在加緊建造,一個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將于年底前建成。
從在高新區創業孵化,到加速擴產,再到如今準備自建廠房,未來機器人在14年里實現了“多級跳”,企業正在向著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目標加速邁進。“新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海洋工程水下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百余臺套,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5億元。”企業總經理陶澤文說。
禾木(中國)生物有限公司高端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建設同樣一片繁忙景象。自去年四季度與高新區簽約追加投資以來,項目加緊推進,目前樁基工作已完成。12月底前,6棟建筑全部交付。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額10億元,為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鏈優化升級提供新動力。
項目“花式成長”,鏈出產業“好豐景”。眼下的高新區,像未來機器人、禾木生物這樣由區內初創“跳”到規模發展的企業不在少數。今年以來,高新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項目推進辦+專項督查”推進機制,安排“專管員”對項目建設實施全程跟進、陪同辦理,確保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助推特色產業膨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