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約1450公里的海域,從北冰洋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與從墨西哥灣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在此交匯,致使海面常年大霧彌漫。
111年前,順拉布拉多寒流而下的一座冰山,引發了“泰坦尼克”號郵輪超過1500人罹難的悲劇。而今,一艘探訪“泰坦尼克”號深海遺跡的深潛器似乎再次受到命運的詛咒,令世人唏噓……
(資料圖)
內爆或在失聯瞬間發生
當地時間22日,美國海岸警衛隊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一條不難預計卻又十分沉痛的消息: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號郵輪殘骸途中失蹤的美國深海潛水器“泰坦”號,已在沉船地點附近發生“災難性內爆”,潛水器上5名乘員全部死亡。
這是一種極其駭人的死亡方式。所謂內爆,指的是由于外部壓力向內發生的劇烈爆裂,與更常見的由內向外發生的爆炸恰恰相反,它是對潛水載具和人員傷害最大的災難之一。就當代軍用潛艇而言,工作深度多為水下300米以上,最大潛深也多在600至900米左右。一旦水深超過1000米,在巨大水壓與低溫之下,任何情況都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泰坦尼克”號殘骸位于水下3800米。曾參與建造“泰坦”號深潛器的工程師羅恩·阿魯姆說,潛水器的耐壓外殼就像一個幾何形狀,當其保持球體或圓柱體時,堅固程度足以承受巨大的水壓,可一旦出現形變,就可能像易拉罐一樣被一腳踩癟。
美國海岸警衛隊表示,在海底發現的5塊“泰坦”號深潛器碎片距離“泰坦尼克”號殘骸只有488米,這些碎片與深潛器發生災難性爆炸的跡象相吻合。專家推測,內爆有可能在深潛器失聯的瞬間發生。
“泰坦”號深潛器1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約1450公里的海域下潛,出發約1小時45分鐘后失聯。從下潛開始,“泰坦”號上的氧氣可支撐96小時。
是否存在人為因素引探究
這次深海考察活動由美國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組織。該公司22日發表聲明確認深潛器乘員不幸遇難,5名死者分別為海洋之門勘探公司首席執行官斯托克頓·拉什、英國探險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國雙重國籍的商人沙赫扎達·達烏德及其19歲的兒子蘇萊曼、法國探險家保羅-亨利·納爾若萊。
其中,哈丁是“全球海洋深潛”持續時間最長的保持者。2021年3月,他和海洋探險家維克多·韋斯科沃潛入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納爾若萊是一名法國海軍老兵,曾于1987年主導了對“泰坦尼克”號的首次打撈探險。三十五年來,他參與了數次對“泰坦尼克”號殘骸的考察。
此次災難事故除了向世人表明深海勘探的客觀風險外,是否存在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為因素也值得關注。
有報道稱,“泰坦”號深潛器未經任何監管機構批準或認證,海洋之門勘探公司幾年前還解雇了質疑深潛器安全性的員工。一批潛水器行業的資深人士也曾致信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稱其 “實驗性”做法可能導致“從輕微到災難性”的問題。
海洋之門勘探公司在其聲明中對遇難者不吝溢美之詞,稱這些人是真正的探險家,對探索和保護世界海洋有著深深的熱情。但在走向深海與深空的探索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嚴謹規范的監管措施同樣必不可少。
新民晚報記者 楊一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