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趙玉民
在河南省濮陽市2022年全市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調查中,南樂縣人民檢察院位列全市檢察機關第一名。2020年以來,該院所辦理的兩起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1起督促整改噪聲污染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千案展示”,共榮獲集體榮譽30余項、個人榮譽60余項。
談及這些變化,近日,南樂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江艷偉說:“我們以南樂縣厚重的‘四正’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傳承、浸潤、滋養著新時代南樂檢察人,成為助推檢察工作穩步落實提升、服務保障現代化南樂發展的強勁動力。”
南樂縣歷史悠久,形成了以“乾坤正氣”“睿智正道”“直誠正清”“忠勇正義”為內涵的“四正”傳統文化,南樂縣人民檢察院通過制作文化墻、宣傳冊等形式,以“四正”文化鑄魂,使干警在耳濡目染中將“四正”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與黨建文化、檢察業務深度融合,激勵全院干警在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中堅守初心,在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中勇擔使命,扎實推動檢察工作提質增效。
文化育檢、育人的持續推進,激發了干警們的能動履職熱情,推動了南樂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業務的創新性開展。
南樂縣至濮陽市區的客運班車和縣城至各鄉鎮的城鄉公交車,在縣城內行駛時,部分車輛隨意鳴笛、高頻次使用氣喇叭,產生強烈的噪聲,影響臨街居民生活休息,驚擾過往行人。南樂縣人民檢察院接到群眾反映后,主動聯合環境保護部門開展客運車輛鳴笛聲音分貝檢測活動,連續多日在公交車通行路段、十字路口、車站出入口等地值守,使用噪聲統計分析儀測量車輛鳴笛時聲音分貝,并安排干警乘坐不同客運班車,近距離測量車輛行駛狀態下鳴笛聲音分貝。
南樂縣人民檢察院經調查認定,客運班車和城鄉公交在縣城區內行駛時使用的氣喇叭聲音大、響聲刺耳,已超過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遂向南樂縣交通運輸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加強客運從業人員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做到文明有序駕駛,謹慎鳴笛。縣交通運輸局組織整改后,為更全面真實的評估整改效果,南樂縣人民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環保專業人員和客車站附近居民對車輛噪聲問題整改效果進行評議,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5月26日上午,南樂縣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七次會議,聽取南樂縣人民檢察院關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報告。2022年以來,南樂縣檢察院共發現公益訴訟檢察案件線索87件,立案審查84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3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4件,終結審查7件,為國家挽回生態修復金483萬余元,探索建立了“生態補償+認罪從寬”長效機制,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南樂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縣檢察院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走深走實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南樂縣人民檢察院還將“四正”傳統文化、黨建文化、廉潔文化有機銜接,通過組織干警開展觀看專題片、讀書會、演講比賽等形式,深入推進大學習、大研討、大培訓、大練兵,強化教育培訓,常態化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和紀律作風督察,連續3年被濮陽市檢察院表彰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先進單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