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輛smart,會不會讓人更聰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但可以確定的是,smart品牌正在用偏小眾的輕奢、科技有潮趣的調性,為每一個smart車主賦能,讓他們看起來時尚有個性、炫酷不流俗。
“我們對全新smart精靈#3上市很有期待,不光是在銷量上希望能夠再助力,還能進行更多用戶基盤的拓寬和豐富,為用戶提供不同細分市場的選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日,smart精靈#3上市的第二天,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在接受汽車頭條等媒體采訪時說到,2022年-2024年,smart每年都會推出一款全新車型,會進入不同的細分市場,讓品牌形象更加鮮明更加落地,以此吸引更多用戶,與用戶共創更多可能。
當然,隨著第二款車型的到來,外界對于smart品牌的疑問也多了起來。比如如何處理smart精靈#3與首款車型smart精靈#1之間的關系,用戶選車時會不會帶來困惑?又比如同是基于浩翰平臺打造,smart精靈#3與極氪X是否會構成競爭關系?再比如smart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后來者,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如何體現品牌的差異化特性?
總的來說,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是圍繞著一個邏輯,即有著一年實戰經驗的新品牌smart,如何處理“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世界”的關系。
而從佟湘北的回應中可以看到,品牌煥新后的smart早已對這個哲學問題有了清晰的答案。如今的smart,就如同一位年齡不大但認知通透的年輕人。
自己與自己:“大聰明”和“大機靈”各有千秋
作為smart品牌換新后的第二款車型,smart精靈#3復刻了smart精靈#1的高人氣度,憑借先鋒的設計和強大的性能受到外界追捧,20.99萬-28.99萬元的售價,加上七重權益BUFF,讓不少人直呼“哇塞”。
在小紅書平臺上,小紅薯們將smart精靈#1親切地稱做“大聰明”,將smart精靈#3稱做“大機靈”。不同的昵稱,帶著相同的喜愛。也因此,smart精靈#3到來后讓不少smart潛在車主犯了選擇困難癥。
首先是價格區間的重合,smart精靈#1售價區間是17.9萬-27.9萬元,smart精靈#3售價區間為20.9萬-28.9萬元。
其次在交付周期上smart精靈#3后來居上,上市當月即交付,客觀上給上市一年但交付過程并不順利的smart精靈#1帶來了壓力。
對于這兩個問題,佟湘北給出明晰的回應,“顏控就選smart精靈#1,性能控就選smart精靈#3。”他解釋到,雖然兩款車都是smart純電產品,有著同樣的品牌基因和設計語言,都完美體現了smart“定義新奢、科技導向、潮趣共創”的品牌屬性,但彼此之間有鮮明的特點。
smart精靈#1主打顏值,smart精靈#3主打性能,這種差別特質在產品設計開發之初就設計好了,決定了它們要進入不同的細分市場。這也導致兩款車的用戶畫像會略有不同:smart精靈# 1的女性用戶偏多一點,smart精靈#3主打駕控和性能,”含男量”顯著增高,再加上外觀設計時尚帥氣,可以說是smart精靈#3”斬男又斬女”。
關于兩款車的交付周期問題,佟湘北解釋到,2022年受疫情管控其影響,smart精靈#1在生產制造階段受到過三次影響,客觀上限制了產能提升。因此,要對smart精靈#1的車主說一聲抱歉。
不過今年3月以來,工廠產能達到充分釋放,smart精靈#1在3月交付5911臺,4月交付4390臺。得益于制造工廠先進的柔性生產線體系和產能保障,smart 精靈#1持續縮短用戶交付周期,配置鎖定后2-8周,就可以準備交付;smart精靈#3已經開啟量產,進入產能爬坡階段,用戶下定過了猶豫期,鎖定配置車型,后續發運、交付等工作都將有序開展。
自己與他人:品牌是smart最核心的競爭力
解決了“內部矛盾”smart還需要回答如何解決外在的競爭問題。
這其中,又以“近親”極氪X最具代表性。極氪X與smart精靈#3都誕生于吉利研發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架構,兩款車又都有著很高的好評度,未來兩者是否會成為勁敵?
對此,佟湘北說到,兩款車型雖然誕生于同一個平臺,但并不影響產品間的彼此發揮。在相同架構下,不同的品牌都會根據其品牌屬性進行產品調校,發揮、突出各自的差異化特質。
SEA浩瀚架構在可擴展性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和包容力,因此車內看得見的屬性(車內空間、長寬高)和看不見的屬性(強度、抗扭剛度,底盤操控),都是smart品牌掌握的產品開發調校結果。
進一步講,smart精靈#3由品牌團隊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專家團隊聯合駕評,正向開發,以性能為主導,經歷一年半的時間,經歷3個階段共5輪調教,讓smart精靈 #3具備”掌控全場”的操控體驗,麋鹿測試成績達到82.7km/h。“我也很希望看看有哪些競品可以做到這個速度,因為這是媲美超跑的性能水平。”
身處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佟湘北指出,“品牌始終是smart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我們的品牌最有價值的資產。”smart的研發工作、市場營銷工作,都是圍繞品牌的獨特價值進行差異化競爭,雖然產品性價比也很高,但不是單純與友商PK價格。
“我們的品牌叫smart,我們也會用一些smart(聰明)的方式來管理和運營這個企業。”佟湘北說到,公司在通過smart(聰明)的方式把財務成本降下來,造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讓用戶更多受益。
自己與世界:堅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
“smart品牌的所有產品都是全球車型。”作為一個有著全球化基因的品牌,smart在處理自己與世界這層關系上,有著先天優勢。
一直以來,smart都堅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發展戰略。盡管不同地區的推進節奏不同,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比如smart精靈#1去年9月在中國開始交付,歐洲也等到了今年3月。
再比如銷售渠道,在中國,到2023年底,全國渠道累計預計超過200家,覆蓋60余座全國 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
在歐洲,今年要進入13個國家,在梅賽德斯-奔馳渠道中以“店中店”的形態鋪開,采用D2C直銷代理商業模式運營。目前德國已鋪設92家門店,法國47家門店,意大利32家門店,3個市場預計占到smart在歐洲市場的2/3體量。
“在歐洲市場,今年最主要的任務是推出smart精靈#1,并搶占主要市場。”佟湘北說到,smart粉絲最關注的是這個品牌和奔馳的強相關性,即源自梅賽德斯-奔馳的新奢智能純電汽車品牌。
目前,smart精靈#1在德國已經開始交付且進入快速爬升期;6月1日在法國上市,預計月底開始交付;意大利門店試車也已經到位。此外,西班牙已經開始展車和試駕車運送工作;針對英國市場的右舵車型也已完成開發,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發往英國。
在東南亞市場,smart預計會在第四季度在馬來西亞開啟銷售。產品層面,針對于馬來西亞當地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的要求的適應性開發工作已經完成;渠道層面,門店選商、建店也在同步進行中。其他海外高潛力市場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燃油車時代,smart品牌曾經遍及46個國家和地區;在全面煥新后,我們也將盡快”回歸”觸達更多市場,相信大家很快能夠看到我們的官宣。”佟湘北充滿信心地說到。
當然,做到真正全球化品牌并不容易,不同的市場要考慮語言、風俗、用戶需求、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smart在推進全球化運營這項工作上花了非常大的精力。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smart發布服務品牌“smartcare”,以“你的托付,由我smart care”為品牌口號,致力于為廣大密友帶來精湛高效、適需恰當、智慧高能、潮趣共創的服務體驗,成為全球用戶“更smart一點的純摯密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