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淇河書屋里,社區居民享受著愜意的閱讀時光;楓嶺體育公園內,十幾位老人專注地練太極拳;愛情小巷里,年輕人舉辦集體婚禮……在山城區,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構筑起居民身邊的精神家園。
山城區緊扣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堅持把建文明城與育文明人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優化人文環境,廣泛開展市民文明素質提升行動,通過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示范引領、制度約束等,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養,使城區的文明底色愈加鮮亮。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司機駕車主動禮讓行人,斑馬線上行人有序通行,各種車輛停放有序……”近日,提起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生活環境的變化,山城區居民侯女士笑逐顏開。
以文育人更長遠,文明城市創建離不開文化內涵聚焦。山城區以綠為底色,深挖城市歷史文脈,將孝善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等獨具山城特色的文化內涵植入“口袋游園”建設,建成向上園、積善園等文化主題鮮明的“口袋游園”,并先后打造“善行山城”示范校園3所、示范社區(村)9個、示范街(路)4條。
山城區依托全區10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陣地,圍繞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周”“新時代宣講師”“道德模范進校園”等文明實踐活動17000多場次;持續開展的“我們的節日·春節、清明、端午”等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展示傳統民俗、通讀經典名篇、展演傳統技藝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受群眾好評。
“好的環境是可以改變人的。作為一名老山城人,看到近年來城區開展文明出行、文明餐桌、婚俗改革等活動,將文明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效果很不錯。”家住山城區紅旗社區的史先生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志愿紅”已成為山城區最亮麗的風景線,3家單位榮獲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2人榮獲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優秀”先進典型等,典型引路、好人輩出成為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的“助推器”;持續開展“道德模范進校園”“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舉行“向榜樣看齊”星級少年評選活動20余次,2人分別獲評“鶴壁市新時代好少年”和“鶴壁市經典誦讀好少年”榮譽稱號。
針對短板問題,山城區全面實施城管、交警等執法力量“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機制,深入開展“周末衛生日”活動,推行“路長制”“樓長制”,以馬路辦公、現場辦公助力“六文明”行動,提高了文明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
山城區始終堅持創建為民、惠民、利民、靠民,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擴大對外影響力和美譽度,為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貢獻山城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