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日(5月28日)中午12時31分,中國東方航空(600115)MU9191航班順利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意味著國產大型客機C919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成功。
眾所周知,航空航天行業屬于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典型的知識與技術密集、附加產值高的超級產業,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在創投圈,懷揣著航空航天夢的硬科技投資人也來了。這幾年,VC/PE流行“沖上云霄”。
航空航天火爆,投資人來了
投資界VC情報局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航空航天行業融資事件177起,截至目前,獨角獸級別的公司達19家,融資氛圍火熱。
今年4月,廣州誕生一筆大額融資。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完成6億元C輪融資,由廣州產投集團領投,原股東國科投資、中科院資本跟投。
中科宇航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培育孵化,主要從事太空科技探索、空天飛行器研發集成和宇航發射服務。據悉,今年1月,中科宇航在廣州南沙落地國內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該基地可年產30發運載火箭,預計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千億級規模,填補廣東在航天制造業上的空白。
3月,成都迎來一個百億獨角獸。投資界獲悉,聯合飛機已在今年第一季度于四川成功完成9億元融資資金交割。至此,聯合飛機D輪融資總額約20億元,投后估值已超100億元。這輪投資方陣容名單十分豪華——四川區域協同基金、四川制造業基金、成都重產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資本、興投控股、金牛城投、德陽產投、什邡恒新基金等VC/PE和產業資本齊聚一堂。
公司背后是一位80后掌舵者——田剛印。他早年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大學時與無人飛機結下不解之緣。2007年,田剛印懷揣著飛機夢,在地下室里開始創業,并在2012年成立了聯合飛機的前身北京中航智科技。到2017年,田剛印在中航智的基礎之上,創立了聯合飛機,成為一家專業從事無人機等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的企業集團。
浩瀚無垠的宇宙深深吸引著VC/PE。
5月初,超低空、天地一體運營商云圣智能獲得C++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中金科元基金領投。而這距離其完成C+輪融資僅時隔三個月,該輪融資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投資。成立于2017年的云圣智能,核心團隊由北大、清華、天大、中科大、南開、劍橋等著名院校的博士、碩士以及航天五院、航天九院、華為、紫光等知名研究所及高精尖人才組成。
稍早前的1月,國內商業衛星研制公司微納星空宣布,已完成近4億元人民幣B輪及B+輪融資,主要投資方包括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越秀產業基金、東浩蘭生瑞力投資、海通創新投、清科母基金等。微納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創始人高恩宇也是位北理工校友,曾就職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導航衛星總體部。
我們將時間線再向前移,2022年9月,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衛星制造商銀河航天完成B++輪融資,由建銀國際領投,安徽省三重一創基金、合肥市產投、真為資本跟投,老股東君聯資本、混沌資本持續跟投,投后估值約110億元人民幣。成立于2018年,銀河航天是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第一家獨角獸公司,公司致力于通信載荷、核心單機、衛星平臺的自主研發與低成本量產。
從無人機、商業衛星再到產業鏈上游的關鍵組件,航空航天正在涌入一批新鮮血液。
產業基金一波爆發
越來越多專注航空航天的產業基金排隊趕來。
今年4月,安徽省空天信息產業基金正式簽約,該基金總規模20億元,由方正和生與中科星圖共同發起設立,引入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專注于投資空天信息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成長企業。
同月,總規模20億元的煙臺國豐申萬航天投資基金正式啟動,基金將精準投資產業鏈上下游,加速延鏈補鏈強鏈,助力打造中國首個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隔天,國華基金和大興產業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50億元的北京新華商業航天產業基金,專項用于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投資。
長沙金霞潤信魏鋁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該基金由中信建投(601066)資本擔任基金管理人,重點投資于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未上市企業股權。
去年12月底,海南生態軟件園、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兩江基金簽署了框架協議,將設立數字經濟(衛星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據悉,該產業投資基金按市場化方式,發起共計100億元,其中一期30億元,基金管理人由兩江新區與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按照一定股權比例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擔任,基金圍繞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培育加大投資布局,完成重大項目投資和重點企業扶持。
深圳一支衛星產業基金成立的消息頗為震撼。去年9月,中安國通衛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國內多家知名基金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中安國通衛星產業基金。據悉,該衛星產業基金重點投資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以及衛星技術應用領域相關產業,為深圳市打造成為全球衛星及應用產業創新高地提供助力。
去年6月,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中航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與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目標規模50億元的航空領域投資產業基金,通過共享產業投資項目資源,推動優質金融資源和航空產業資源在河南省集聚發展。
同年3月,四川發展、成都市重產基金、新都香投集團共同發起設立規模達30億元的四川發展空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將圍繞成都市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及電子信息等產業開展價值投資。
航空航天領域的產業基金隊伍浩浩蕩蕩,從南到北,好不熱鬧。
爭搶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毋庸置疑,航空航天是一條超級賽道,為此全國各省市相繼出臺政策予以扶持。
就在4月,《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出臺,其中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產值超過1500億元,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10個以上,全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達到10個以上。
2021年7月,《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印發,《規劃》指出,依托廣州、深圳、珠海等市, 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支持廣州、深圳、珠海建立省航空產業創新平臺, 打造航空產業發展先行示范區。支持珠海航空產業園建設, 推動水陸兩用飛機批量生產, 加快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航空試飛設施建設。支持汕頭、佛山、陽江、揭陽、惠州、云浮等市延伸發展航空裝備產業鏈。
同月,《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航空航天制造、創新、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航空航天產業實現倍增式發展、產業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全國航空航天產業新高地、民營經濟融航發展先行省。到2035年,我省全面融入國家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格局,躋身全國航空航天制造強省之列,“浙江造”航空航天產品和應用具有全球影響力,成功打造創新型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是年6月出臺的《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民用航空航天產業產值達到800億元左右。加強自主創新,推進民用航空航天產品產業化、系列化發展,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和集聚建設,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在政策支持、資本助力下,國內航空航天產業蒸蒸日上,但仍存一些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的整體水平依舊處于較為初級的探索階段,在技術創新、 模式構建、市場開發等方面還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一些關鍵航材、核心零部件供應和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基于品牌、技術、關鍵資源和市場優勢的航空航天產業鏈控制力和影響力尚需進一步提升。
而就投融資來說,航空航天的投融資體系依然處于較為初期、脆弱和淺層次階段,行業內兼具耐心和毅力的資本較少,難以適應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規律和投資要求。
在人才方面,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規模與數量不足,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實現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人才的質與量有待提高,相關企業的人才戰略意識和人才戰略規劃值得重視。
征服星辰大海,逐夢浩瀚太空。53年前,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宣告我國從此進入了太空時代。如今,中國人實現飛機夢,終于坐上了自己的大飛機,投資人也幸運地投身于這一場歷史洪流里。
摸透產業投資,就到投資界VC情報局:https://vc.pedaily.cn/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