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一邊帶孫一邊伺候公婆,月入5000后,全家人求我回去
楊大姐和丈夫趙賀結婚快三十年了,這三十年來楊大姐是又當媳婦又當兒子,只因為趙賀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有春節會回家一趟,公婆都得靠楊大姐照顧。
不僅如此,楊大姐還要下地干活,喂豬喂鴨,照顧兩個孩子,公婆年紀大了,說家里的事他們已經做不了,便一股腦推給了楊大姐。
(資料圖)
現如今兩個孩子大了不用照顧,但是又添了孫子丟給楊大姐帶,她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楊大姐心里郁悶,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唉聲嘆氣,又要開始一天的苦力。
她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自己遲早會受不了,于是就向公婆說自己想出去打工,也不去其他地方,就去找趙賀。
趙賀這么多年一直在外邊,楊大姐一直怕他在外面亂來,以前不去是因為孩子還小,現在孩子都大了,正好自己可以過去盯著他,也不用繼續在老家干農活伺候人。
但這個要求被公婆嚴厲拒絕了,他們覺得楊大姐就是自私,不想照顧他們老兩口,也不愿意為這個家做貢獻,一心想著去大城市享福。
楊大姐心里叫冤,她都為這個家奉獻幾十年了,還被公婆這樣誣陷,于是一氣之下就回了娘家。
正巧這段時間楊大姐的妹妹楊芬從城里回來探親,姐妹倆多年不見,很是親熱。
楊大姐是恨不得把這些年在婆家受的委屈一股腦倒出來,越說越覺得自己真是憋屈,尤其是和嫁到城里的妹妹楊芬一比,那就是人比人氣死人,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楊芬得知姐姐的艱難處境之后,便開始出主意,“姐,你現在什么都靠他們家,自然是得聽他們的話,等你經濟獨立了那可就不一樣了。”
楊大姐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但她又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經濟獨立。
“我們家在城里開了個飯館,規模不大,每個月能夠賺點小錢,姐你可以去我那兒上班呀,實在不行,也可以找個工廠做工,我記得你做衣服做得挺好的。”
楊芬的話給了楊大姐啟發,但她還是有點猶豫。
楊芬又繼續說:“姐你現在都50歲了,怎么還活的這么不清醒,你那公婆明顯就是把你當免費保姆,你那丈夫就不用說了,這么多年對你不聞不問,你難道還要繼續忍下去嗎?”
“你還有幾個三十年?到時候肯定得活活累死,現在村里的土地都可以承包給合作社了,講究科學種植,誰還像你一樣自己苦哈哈地種地。”
楊大姐被妹妹說服了,第二天就回了婆家,準備收拾行李去城里打工。
不出意料,公婆看她鐵了心要走根本攔不住,只能給兒子打電話,讓他幫忙勸勸楊大姐。
趙賀在電話里將楊大姐劈頭蓋臉一頓狠罵,說她不安好心,這么多年如果不是自己家養著她她早就餓死了,竟然還不知道感恩,現在一大把年紀還要出去打工。
說到最后,趙賀還問她是不是想去城里找男人,楊大姐氣的把電話往屋內一摔,頭也不回地走了。
楊大姐愿意吃苦,又有手藝,很快就找了一個服裝廠開始上班,待遇包吃包住,一個月工資5000塊錢,雖然每天要上班12個小時,但這比起在家干的活根本不算什么。
在這段時間里,既沒有公婆在身邊嘮叨嫌棄自己,也沒有孫子在耳邊哭鬧,只需要每天從宿舍起來去廠房里做工,楊大姐覺得自己的內心特別平靜。
楊大姐唯一后悔的就是這幾十年來沒有早點下定決心出來打工,而是大半輩子都在那個村里受氣受苦,還撈不著一句好話。
就這樣過了半年,趙賀、公婆、甚至她的孩子都還不死心,時不時就給楊大姐打電話。
“你一個女人不回家伺候公婆,整天在外面吃住這像話嗎?家里的事你不做難道讓我做?”
“你嫁進我們家就得聽我們的話,你照顧我們老兩口是你做媳婦應該盡的孝道!”
“媽,你一聲招呼不打就出門是不是太過分了,你的孫子你不帶誰帶啊,我可沒時間帶。”
楊大姐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她的丈夫、公婆都是一副要逼她回去給他們繼續當牛做馬的態度,連她的孩子都不體諒她。
家人冷漠的態度刺痛著楊大姐的心,她感到非常失望,慢慢地掛了電話。
現在的楊大姐十分迷茫,當所有人都在反對她的時候,她不禁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一些工友看出了楊大姐的不對勁,一起吃飯的時候就問她怎么回事,怎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我家里人都反對我出來工作,想讓我回家里去帶孩子伺候公婆。”楊大姐一臉無奈地說,把自己的糟心事告訴了工友。
工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都是女人,年紀也差不多,她們對楊大姐的遭遇都很是同情。
“我覺得不行,你一個人干這么多活兒不如在這兒打工呢。”
“就是,打工至少還有錢拿,你回家伺候他們,不僅沒錢還落不著好。”
“你可千萬別回去,這種事我清楚,我可是過來人....”
在工友的熱心開解之下,楊大姐也慢慢想通了,她就是不想再回到那個小房子里沒日沒夜的干活。
楊大姐覺得自己辛苦把孩子拉扯大,他們現在還是不會念著自己的好,就會一個勁兒地催自己回去帶孫子,也不管自己累不累,可見他們心里也沒把自己當母親。
丈夫趙賀,趙賀平時打電話回家都不會和楊大姐說話,兩人早已沒了什么感情。
既然如此,楊大姐覺得還不如自己多賺點錢存起來,老了以后也能有個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