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人員素質提升的途徑與對策
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為組織單位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也就是說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以下是達達文檔網分享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鑒。
(資料圖片)
和諧的內部審計關系可以促進內部審計部門被審計部門的交流與溝通,確保內部審計意見及建議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及時獲得相關、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過程審計,提高審計效率及審計質量。內部審計人員內審工作的目的是服務于管理層,為組織單位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而內審工作的審計對象往往是單位內部人員。因此,解決和處理“審”與“被審”的矛盾沖突、建立和諧關系至關重要。
一內審人員素質是影響“審”與“被審”和諧的主要因素
(一)審計方法和工作態度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
內部審計是規范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內部效益必不可少的環節。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為組織單位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也就是說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審與被審職責的不同,對審計工作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一般地,很多被審計人認為,審計人員沒有資格不斷審查他們的活動,被審計人通常抱怨審計人員打擾他們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必要地改變他們已熟悉的常規。確實也存在發現問題時,內部審計人員不注意方法、態度,甚至因為查出了問題而否定被審計單位其他成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出來的問題產生了不同看法。一般,我們往往會認為審計就是對財務報表的審計,是“挑刺”的,那么被審計單位以對待“挑刺”的心態來看待內審工作,不免會持不友好的態度,這樣一來,內審人員與被審計部門無形之中就產生了矛盾沖突。
(二)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影響著審計質量。
目前很多企業會從財會部門挑選一些人員作為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因此他們往往會欠缺某些相關的知識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會用會計人員已形成的嚴謹思維進行內審工作,往往會片面地思考審計問題。由于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專業素質不夠高,內審人員搜集到的證據不足以以理服人,就很容易引發“審”與“被審”的矛盾,影響審計的質量。
(三)內審人員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內審人員考慮到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被提拔至管理層,害怕在這節骨眼上得罪人,往往會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想以后的路不好走,這也會使審計工作難以很好地運轉,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審”與“被審”的不和諧;又有些內審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以灰色收入來滿足個人私欲,就會給他人以不好的印象,無法很好地在被審計單位面前樹立威信,無法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如果此種惡習成風,那么就會對整個審計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內審工作就會成為空殼,企業就無法依法、規范、高效地運作。因此,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素質亟待提高。
二內審人員素質提升的途徑與對策
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審”與“被審”矛盾沖突與不和諧將會給內審工作無形之中帶來巨大的壓力。如何處理好“審”與“被審”的矛盾,構建和諧的審計關系呢?只有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才能更好地構建“審”與“被審”的和諧關系,所以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加強對審計人員素質的培養。
(一)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并不斷接受后繼教育,提高服務質量。
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了解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如果審計人員所處的是機械工程類的企業,那么內部審計人員還應該了解機械工程類的相關知識,對整個單位的經營狀況足夠了解,這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問題的根本。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應集會計、法律、業務技能等知識于一身,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嚴謹的工作作風,能處理復雜的審計業務。同時審計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地改進更新,所以內審人員應不斷“充電”,了解審計前沿最新動態,關注企業最新發展動態,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管理層,做好內審本職工作。另外要求審計人員擁有從事審計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工作經驗和職業道德。
(二)注意工作方法、交流溝通的技巧。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第十條提出:“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技能,妥善處理好與組織內外相關機構和人士的關系。”同樣一個問題擺在眼前,或許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最后的收效是截然不同的。當發現問題時,內審人員應注意語言藝術和工作方法,設身處地地替被審單位著想,提出的建議應該是建設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這樣,被審計單位也會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審”與“被審”的矛盾會緩和些,畢竟無論內審人員還是被審計單位,最終的目的還是一致的,即為企業增加價值,審計人員應告知被審計人在審計過程中的全部審計發現,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在審計報告中,承認被審計人的參與和合作,當然審計人員在與被審計人發展良好的、融洽的關系和協作的同時,仍然應保持他們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在審計實務過程中,溝通存在于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等整個審計過程中。在審計過程中,內審人員要主動地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有效溝通,與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讓內部審計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獲取被審計單位的第一手資料 ,出色地完成審計工作。切忌不與被審計單位溝通而搞突然襲擊,應首先把被審計單位發動起來,讓被審計單位覺得受到尊重和幫助,扭轉被審計單位的被動局面。在審計項目開展前應把確定的審計范圍、內容、方式等與被審計單位進行詳細的溝通。
從本質上講,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在于尋找證據以證明由管理階層設立起來的系統正在合理的范圍內按照管理層的要求運行,同時能為組織中的成員提供有意義的建議和對各種行為進行審查的信息。如果內審人員通過與被審單位進行有效溝通,讓他們了解到內審工作是服務于管理層的,而實際上并不是針對他們的,或許“審”與“被審”的矛盾就會緩和些,同時也要求內審人員應多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溝通,審計人員按照審計的要求,與被審計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既實現了審計目標,提高了組織的績效,又為今后繼續開展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語言表達要情真意切。
審計用語要給被審計單位受尊重的感覺,只要讓被審計單位感覺到內審人員是真心實意在幫助他們,雙方就能加強配合,審計工作就能順利進行。與最高管理層多溝通,爭取最高管理層的全力支持。在公司里面,內部審計部門需得到最高管理層的支持,這種支持也應該包括更大范圍的公眾的支持,表現為組織中的各個部門都能尊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及其權力應該在組織中廣為人知,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內部審計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完全依賴于管理階層的授權和支持。內部審計人員能夠獨立于執行董事會進行工作,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
(四)實施參與式審計,建立更加協調的溝通關系。
參與式審計是指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努力與被審對象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共同分析錯弊和問題及潛在影響,一起探討改進的可行性和應采取的措施,從而充當經營管理人員加強內部控制、改善經營管理、完成所負經濟責任的參謀和助手。其實,參與式審計并沒有違反審計的獨立性。審計的獨立性分實質獨立性和形式獨立性。即審計過程中不使自己的判斷從屬于他人,不以個人的偏見、雜念左右判斷,保證審計證據和意見的客觀性。參與式審計只是讓內審人員部分了解管理層的決策動向,在內審過程中充分考察由管理層設立起來的系統是否正在合理的范圍內按照管理層的要求運行。參與式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部分參與管理層團隊合作的管理,一來調整內審人員在整個團隊中的權限,可以使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相對提高,內審工作更好地得到配合;二來可以讓內審人員更好地了解團隊的運營狀況,對相關的業務和整個單位的經營狀況有足夠了解,能夠更好地通過內審工作服務于管理層;三是通過參與式審計,可以避免高層管理人員一意孤行做出錯誤的決策,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加強監督作用;四是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工作,將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饋分析,可以有利于管理層更好地做出正確的決策。
綜上所述,為組織單位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內審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解決和處理“審”與“被審”的矛盾沖突,構建理解合作的和諧關系,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提升內審人員職業道德和素質,加強內部控制、改善經營管理、完成所負經濟責任的參謀和助手,促進內部審計部門被審計部門的交流與溝通,相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和作用,對相關的業務和整個單位的經營狀況有足夠了解,實施參與式審計,建立更加協調的溝通關系,共同分析錯弊和問題及潛在影響,做好內審本職工作,更好地通過內審工作服務于管理層,確保內部審計意見及建議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在一定程度起到加強監督作用,有利于管理層更好地做出正確的決策,及時獲得相關、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過程審計,保證審計證據和意見的客觀性,作出客觀評價,規范經營運行,提高審計效率及審計質量,將能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