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2日間,山東電力市場現貨交易中心連續21小時的實時負電價數據,刷新了國內電力現貨市場負電價持續時間段紀錄,也引發業內關注。
什么是負電價?
(相關資料圖)
負電價是指電力市場中的出清價格低于零的情況,也就是說,發電企業為了把多余的電力賣出去,不但不收取費用,反而還要付錢給用電者。這通常發生在供大于求的時候,比如新能源發電量過大、用電需求下降等。
負電價在國外并不罕見,在清潔能源發電占比較高的國家,負電價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早在2007年,德國電力日內交易市場首次引入負電價。此后,奧地利、法國、瑞士分別在2008、2010和2013年引入負電價。
而在國內,山東是第一批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省份中試運行最早出現負電價的省份。2019年12月11日13時,山東電力現貨日前市場出現了-40元/兆瓦時的出清價格,這也是國內首次出現負電價,隨后幾年內多次出現負電價情況。
今年5月1日至2日,山東實時負電價時段長達21小時,創歷史記錄。最低實時電價出現在5月2日17時,為-85元/兆瓦時。也就是說,消費者用一度電“反掙8分錢”。
負電價產生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負電價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節日期間,用電需求下降。受假期影響,用電負荷有所波動。從山東實際日調度最高用電負荷看,4月均值為6270萬千瓦,而4月29日至5月3日平均值為5643萬千瓦4,下降了10%。
二是風力發電增加。受近期山東連續大風預警影響,風力發電出力增加。5月1日至2日風力發電平均出力達到1100萬千瓦。
三是光伏發電增加。由于白天晴好天氣,光伏發電負荷大。山東光伏裝機量全國第一,截至2020年底達到4269.88萬千瓦。
四是火力發電減少。由于新能源發電量過大,火力發電可運行容量低。同時,在電力市場中,負電價的影響和啟示有以下幾點:
一是負電價反映了電力市場的供需失衡和價格信號的作用。負電價表明市場中存在過剩的電力,需要通過價格激勵來刺激用電需求或抑制發電供給,從而實現市場的出清。負電價也可以促進新能源的消納和火電的靈活性,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環境效益。
二是負電價增加了市場主體的風險和挑戰。負電價意味著發電企業的收入下降或虧損,尤其是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可能會影響其投資回報和發展動力。同時,負電價也給用電企業帶來了用電成本的波動和不確定性,需要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三是負電價要求完善電力市場體系和規則。負電價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運行的一種正?,F象。為了應對負電價帶來的問題,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容量等在內的全形態電力市場,形成反映不同類型電源價值的完整價格體系。同時,需要完善市場規則和監管機制,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和有效運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