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收290.39億元,同比下滑13.63%;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89.34%;扣非凈虧損2.17億元,同比下滑116.65%。
對于業績下滑,長城汽車表示,盈利下滑主要系報告期仍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期,基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節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設及研發投入所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皮卡業績由盈轉虧,成唯一增長板塊
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總銷量22萬輛,同比下滑22.41%。其中,僅長城皮卡銷量實現了正增長,同比增13.65%至48817輛。其余品牌車型銷量均有所下滑。
哈弗品牌銷量125773輛,同比降24.58%;WEY品牌銷量3403輛,同比降76.18%;歐拉品牌銷量17766輛,同比降47.37%;坦克品牌銷量24209輛,同比降6%。該公司僅長城皮卡銷量同比增13.65%至48817輛。
考慮到長城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為160萬輛,一季度的目標完成率只有13.7%。此外,長城汽車今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小幅上漲至15.34億元,銷售費用則從去年同期的10.51億元上漲至今年的14.54億元,增幅達到4億元。
銷量的下滑,成本的增長,導致長城汽車由盈利轉至虧損。
基礎產品盡顯疲態,品牌向上效果不佳
一季度,被譽為“國民神車”的哈弗H6僅賣出4.8萬輛,這臺曾一個月內就能售出超8萬輛的車型,近期的表現愈發不濟,除了有針對性的競品不斷沖擊之外,長城在品牌向上所面臨的困境,很大可能也拖了哈弗的后腿。
眾所周知,高端品牌魏牌被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寄予厚望,也是長城汽車此前定位最高的品牌,除了要承擔一定的銷量壓力,更是要扛起整個集團品牌向上的大旗。但魏牌已連續三年成為長城汽車跌幅最大的子品牌,尤其是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魏牌就已經連續 6 個月銷量腰斬,今年3月份銷量僅為1275輛。
在汽車行業里,馬太效應帶來的影響十分明顯,一旦走上下坡路,就很難再掉頭回來。更嚴重的就是,魏牌的式微已經影響到了哈弗品牌上。
很明顯長城汽車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2021年推出了沙龍汽車試圖再度拉高自己的品牌高度。推出的車型沙龍機甲龍,外觀的設計十分的個性,包括品牌LOGO都讓人意想不到,一時間人們對這臺車的討論不絕于耳。但當它的價格出來后,大家都為它捏一把汗,48.8萬元的指導價,先不說這臺車值不值這個錢,其面對的對手就有不少“硬茬子”,比如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L這些絕對主流的C級車,以及蔚來ET7、極氪001、智己L7等新勢力品牌的純電車型。
對于長城來說,沙龍品牌承擔銷量的任務應該不會太重,重點是拉高整個長城汽車體系的調性,但就以目前機甲龍這款產品來說,可能有點力不從心。
技術有儲備,節奏更重要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帶來的新能源產品超過15款,同時還有全新的技術發布。哈弗新能源全新序列帶來了首搭全新Hi4的哈弗梟龍MAX;魏牌重新確立“0焦慮智能電動”的品牌定位,并帶來了高端智能新能源大六/七座雙旗艦藍山和高山;坦克品牌帶來了采用Hi4技術的“越野新能源家族”,加速邁進新能源時代;歐拉則繼續ALL IN女性賽道,成為車展上獨特的展臺之一。
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表示,這些產品和技術只是冰山一角,長城汽車現在戰略的方向很清晰,新能源的儲備非常豐厚,森林生態體系的垂直整合鏈路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全部會在各種產品上進行普及化。同時要精雕細刻打造明星產品,營銷是基于現有產品的營銷,不要期盼未來多生孩子好打架。
在內部管理方面,長城汽車也有著自己的想法。長城汽車推出了“541”模式構想,即5個中臺、4個品類,包括“一個長城”。5大中臺,包括傳播中臺、渠道中臺、用戶運營中臺、銷售服務中臺、數字化中臺,這幾個中臺貫穿到4個作戰組織,再聚焦在“一個長城”的認知里。
五大中臺,統籌了各個品牌之間的共用的資源和平臺,實現對外的統一管理、統一發聲、資源共享、經驗分享,這是一個管理模式的變化。不再以單一產品看待盈利水平。負責占據銷量的,它必須要占據銷量,可能用別的品牌或者產品的利潤來承接它。
雖然一季度的表現差強人意,但長城汽車并沒有坐以待斃,看起來早就做好了準備。李瑞峰表示,“長城處于深蹲起跳的階段,這個深蹲的時間長了一點,很多人都等著看我們如何起跳。長城汽車的大周期就要來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