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評 >

浙西南“中國名茶之鄉”聚焦茶科技 念好“綠葉”共富經

2023-04-21 02:23: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邵燕飛 周健)又是一年采茶季。走進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中國龍谷萬畝茶海”,只見茶樹依山而植,如翡翠玉帶、綠浪翻滾。茶農或站在騎行道上,操作無人機噴灑農藥;或穿梭在茶樹間,用電動采茶機提高采茶效率。


(相關資料圖)

神山秀水出佳茗。地處浙西南山區、作為錢塘江和甌江源頭的遂昌,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當地85.6%的茶園分布在海拔400米至800米的山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以遂昌龍谷茶為代表的高山云霧茶。

“一畝茶園”數字化應用 周健 攝

“茶產業是遂昌的特色產業、富民產業。遂昌全縣有30%的人口從事茶產業,3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50%的農業產值來自茶產業。”4月20日,遂昌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鋒在當地舉行的浙江省政協“六送”活動之送茶科技下鄉暨遂昌縣第二屆高山名茶問茶節開幕式上談及,2022年遂昌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排名麗水市第一,其中茶產業實現總產量1.74萬噸、總產值16億元。

顯然,遂昌的“一片葉子”已托起一方百姓的共富夢,而這背后,離不開當地近年來聚力“數字賦能、全鏈提升”,以茶科技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春季是茶產業“新農人”華慧薈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如今,“一畝茶園”數字化應用讓她在忙碌中多了一份從容。借助該應用,華慧薈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對茶園氣象、土壤墑情、農事操作等情況的實時監測。

目前,遂昌已建成5個“一畝茶園”數字化示范基地。“該應用運用物聯網技術,集成智能化蟲情測報燈、天敵友好型LED殺蟲燈、氣象監測站、植保無人機等,構建了從茶園管理、茶葉加工、茶葉流通、產品追溯等一體化數字精準管理與管控體系。”“一畝茶園”數字化應用開發負責人任航宇受訪時介紹道。

一方面是數字鋪路,推進茶葉“云端種養”,另一方面,遂昌以“云”為橋,讓茶葉“數字加工”在當地悄然興起。

茶園直播 章建輝 攝

眼下,遂昌積極推進規范化、自動化和數字化茶葉工廠建設,建成集研發、加工、電商、物流于一體的數字茶業創業園,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務。譬如,該園區投資385萬元引入綠茶、紅茶智能化加工生產流水線,借助流水線上的傳感設備,可實現對溫度、濕度等關鍵數據的實時監測,并運用中控平臺對加工工藝參數進行調整,讓“參數制茶”逐步成為現實。

另外,遂昌向茶農、茶企大力推廣智能化、自動化、連續化生產加工設備。創建于1993年、已走過“三十年茶路”的遂昌縣龍峰茶業有限公司就是高科技設備的受益者。該公司總經理方開榮向記者透露,“公司現在的生產設備具有智能化、數字化的特點,相比原先的傳統設備,生產效率能提高三倍以上,茶葉品質等方面也會有所提升。”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期間,遂昌還安排浙江省科技特派員、農技推廣專家等人員與茶農、茶企面對面溝通交流,現場傳技術、送服務、解難題,為茶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傳經送寶,促進當地茶科技升級。

事實上,科技是茶產業的硬支撐,品牌、文化則是其軟實力。

近年來,遂昌堅持“品牌興茶”戰略,組建公用品牌管理隊伍,制定和完善《遂昌龍谷茶區域品牌管理辦法》。在2022年8月的第二屆世界綠茶大會暨第二屆中國綠茶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遂昌龍谷茶區域品牌評估價值達14.79億元。同時,當地深入挖掘茶文化資源,以湯顯祖文化為魂,創作了“龍谷—昆曲”茶藝表演,成為茶文化中獨一無二的標識。

浙江省農產品綠色發展中心主任鄭永利在活動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希望遂昌能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拉長產業鏈、拓展價值鏈、補強科技鏈、豐富文化鏈,提高茶產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讓一片片茶葉成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葉子’和‘搖錢樹’。”(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