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牡丹雍容華貴,被譽為“花中之王”。提及牡丹,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欣賞。如今,牡丹早已突破傳統美學的觀賞價值,優三產、強二產、帶一產,成為彰顯城市魅力的文化之花、形成完整鏈條的產業之花、帶動群眾增收的富民之花。本網今起開設《牡丹產業氣象“新”》專欄,聚焦牡丹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助力打好“國花牡丹”牌。敬請關注。牡丹產業氣象“新”一朵牡丹,如何開出“新花樣”?
(資料圖)
春日的古都洛陽,植根中國文化、融入國人生命、象征富貴繁榮的國民之花牡丹競相綻放。天南海北的人紛至沓來,共赴一場國色天香的春天之約。“牡丹+漢服”頻上熱搜,牡丹鮮花香飄海外,牡丹產業蒸蒸日上,如今,牡丹所呈現的“花樣經濟”別樣紅。
牡丹品牌熠熠生輝,實現了“花開遂人愿”
以花為媒,熱起來的不光是漢服。當下,牡丹“觸網”,電商直播成為盆花、鮮切花銷售的新渠道;牡丹“入饌”“入飲”“入妝”,被做成琳瑯滿目的牡丹食品、飲品、化妝品;牡丹“下鄉”,在黃河之濱、丘陵旱塬、南部山區,扮靚了河洛鄉村,搞活了鄉村經濟;牡丹更代表著城市形象,走向全國、全球,盛開在都市街頭、高等學府,讓“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品牌熠熠生輝……
“月銷6000單,銷售額70多萬元!”在老城區土橋社區,年輕人冀亞男是花農們羨慕的“網紅”。她從父親手中接過大棚基地,僅用兩年時間,就創造了令村里長輩刮目相看的業績。土橋社區是一個被牡丹帶富的村莊,幾十年來,鄉親們種牡丹、賣牡丹,依靠科技實現了“花開遂人愿”。今天,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牡丹“觸網”顛覆了傳統銷售模式,迅速實現銷量倍增,越來越多的花農開始向周邊縣區擴展基地。
走出國門出口歐美,洛陽牡丹“香飄萬里”
洛陽牡丹走俏電商市場的同時,也加速走出國門。如今,以國家級出口牡丹芍藥種苗花卉質量安全示范區為龍頭,神州牡丹園藝等企業的牡丹種苗、鮮切花已經實現常態化出口歐美國家。
還是土橋。洛寧縣趙村鎮的土橋村,地處丘陵旱塬,十年九旱。隨著強佑集團進駐,這里發展成為洛陽最大的鄉村牡丹觀賞基地和牡丹芍藥鮮切花基地,規模為2000多畝。
“別看牡丹婀娜多姿,它還是名副其實的鐵稈作物,既抗旱,又耐凍。”強佑基地負責人趙柄旭說。企業瞄準賞花、鮮切花、油用三大方向,建成了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生產線和鮮切花氣調庫,有效帶動了縣域發展和群眾增收。
牡丹產業“闖市場”,發展迎來新契機
牡丹產業“闖市場”,標準制定至關重要。近年,“洛陽牡丹”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鳳丹牡丹和牡丹籽油被國家列入新資源食品名錄,由洛陽重點參與的牡丹籽油國家標準正式實施,牡丹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
走進國家牡丹園牡丹產品展示館,“一朵牡丹”全花茶在杯中“盛開”,茶香沁人心脾,給人以全新的視覺和味蕾享受;牡丹花瓣經特殊工藝處理,與餡兒料巧妙融合,牡丹鮮花餅入口唇齒留香;牡丹精油與美妝融合打造的牡丹特色化妝品,頗受顧客歡迎……
牡丹擦亮了城市名片,也激活了文化基因。陶瓷技藝與牡丹文化完美融合的牡丹瓷,讓一朵朵牡丹“盛開”在瓷盤上,栩栩如生,屢屢作為“國禮”登上大國外交舞臺。在孟津區平樂社區,鄉親們愛牡丹、畫牡丹,在行云流水的勾勒之間,創作出一幅幅寓意吉祥富貴的農民牡丹畫,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洛陽牡丹甲天下,源于文化的傳承,更要推動產業的興旺。”市林業局負責人表示,未來,洛陽將持續聚焦打好“國花牡丹”牌,拉長產業鏈條,挖掘文化內涵,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真正讓洛陽牡丹“香飄萬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