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五大上市豬企3月產銷數據均已披露完畢,牧原股份銷售收入依舊位列五大豬企之首,而正邦科技銷量及銷售收入降幅較大。
多公司銷售收入增長
從具體數據來看,新希望3月銷售生豬169.10萬頭,收入25.83億元,溫氏股份3月銷售肉豬207.28萬頭,收入37.51億元;牧原股份3月銷售生豬500.1萬頭,收入87.49億元;天邦食品3月銷售商品豬54.20萬頭,收入8.82億元;正邦科技3月銷售生豬48.72萬頭,收入5.45億元。
(資料圖)
在銷售收入方面,“養豬一哥”牧原股份還是牢牢占據五大豬企的榜首位置,其次為溫氏股份和新希望。
不過,正邦科技3月銷售生豬數量環比下降27.71%,同比下降49.63%;銷售收入雖環比上升,但同比下降44.42%。
除正邦科技外,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銷售收入同比均呈上漲趨勢,牧原股份則暫未披露該數據。
談及銷售收入同比上升的原因,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均表示,是肉豬(生豬)銷量和銷售價格同比上升所致。溫氏股份還補充稱,肉豬銷量同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公司肉豬投苗增加和生產成績提高所致。
不過,新希望等多家公司也在公告中表示,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記者就是否會進一步提升產能等問題致電相關公司董秘辦。天邦食品回應中新經緯稱,公司戰略會隨著每月豬價進行調整。溫氏股份相關人員表示,規劃2023年肉豬銷售目標為2600萬頭,同時預計二季度豬價將好于一季度豬價。
從年內股價變動來看,溫氏股份漲幅最大,而正邦科技股價則跌超兩成。截至4月11日午間收盤,2023年內溫氏股份漲9.78%,新希望漲6.12%,牧原股份股價微漲0.72%,天邦食品跌5.89%,正邦科技則跌22.22%。
前期擴張步伐大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172.62萬頭,同比下降28.85%;累計銷售收入15.95億元,同比下降42.65%。
圖片來源:正邦科技
正邦科技在三月產銷數據中表示,生豬銷量及銷售收入同比降幅較大,主要是由于生豬銷售策略調整所致。
此前曾有分析指出,正邦科技踩錯了豬周期節奏,豬多的時候行業虧錢,行業賺錢時公司縮減產能,陷入惡性循環。此前正邦科技不惜加大杠桿舉債擴張,但沒等來豬周期,自己卻深陷債務泥潭。
對此,中新經緯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正邦科技董秘辦,該公司董秘辦人員回應稱,公司在2021年年底到2022年初曾經對產能進行過精簡。同時,去年下半年因自身資金需要,正邦科技出售了一些體重相對較低的商品豬等,可能會對后期出欄造成一定影響。
“母豬的產能下降后,一些租賃的豬圈和自建的豬舍會產生閑置,這部分損失非常大。”談及去年成本較高和虧損嚴重的原因,正邦科技坦言,前期擴張的步伐較大。
同時,正邦科技還表示,扭轉盈虧要看外部豬價和公司自身的養殖成本。“去年也出售一些資產,對一些租賃的資產進行退租”,該公司稱,正在努力提高產能利用率,降低成本。
談及重整的進度,正邦科技表示,相關工作在正常推進中。
在此之前,1月17日正邦科技公告稱,預計2022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可能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同時,正邦科技表示已啟動預重整,但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
截至目前,正邦科技總市值為105.2億元。
未來豬價怎么走
1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豬肉價格上漲9.6%。在此之前,國家統計局4日公布3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5元/千克,環比降0.7%。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生豬(外三元)價格波動區間為14元/千克至15.8元/千克,而去年同期的波動區間則為12.2元/千克至15元/千克。
“進入二季度,雖然需求恢復正常水平,但豬價及肉價表現仍不及業內預期。”卓創資訊稱,其原因是豬肉供應持續增加,市場消化豬源能力有限,豬肉供大于求局勢仍在延續,因此預計4月豬肉價格或環比下跌。
華西證券則指出,清明節假期對豬肉消費需求的提振較弱,清明節前豬價并無明顯起色。目前豬價已經連續多個月處于虧損區間,養殖戶資金壓力大,不排除會出現通過出欄回流現金的現象,總體來看供給充裕,目前生豬價格偏弱震蕩,短期內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開源證券也表示,4月仍為生豬消費淡季,需求疲弱供給過剩,豬價短期或仍低位運行。同時,持續的低豬價導致養殖虧損資金緊張,抑制了養戶補欄母豬積極性。
國聯證券則稱,當前處于年后傳統豬肉消費淡季,二次育肥需求較2月減弱和屠企凍品入庫較為謹慎,出欄體重較去年同期略高,供應端繼續承壓。
展望后市,華西證券稱,還有不到一個月將迎來五一假期,假期提振及放開后各地旅游火爆有望提振豬肉需求。華創證券也稱,未來豬價持續低位或加速產能去化,疊加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消費復蘇,有望為未來豬價維持較樂觀水平提供更強支撐。
關鍵詞: